上次研修课上,李老师重点讲了SST(一次性心理咨询),之后又将他写的一篇文章《SST:我的粗浅认识》推给了我们。这堂课和这篇文章开启了我新的认知。实不相瞒,在此之前,我还不知道心理咨询也可以只做一次,也能讲究“短平快”。
通过阅读李老师的文章,我知道了一次性心理咨询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在实际咨询中占据大量比例,一次性心理咨询的技术几乎是最常用,也是咨询师必须要熟练掌握的技术。这就等于给我们直接配上了手电筒,而不用再作为普罗米修斯去盗火。
李老师的文章干货满满,字字珠玑。我将自己理解的要点整理出来,记录如下:
一、 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
Only once. 只有一次,唯一的50分钟。即便是同一个来访者,为同一个问题再来,也只能视作另外一次。因此要有极强的时间观念,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和金钱,要对来访者同时也对自己负责。15分钟内确定咨询目标,提前5分钟提醒总结,这些都是硬杠杠。而且,不能看表。怎么办?
练去吧。
二、 不要野心太大。
记得我第一次接面询时,对方夫妻双方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夫妻感情、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我愣是没说个“不”,甚至在对方已经开始絮叨家庭琐事的时候连个“中断”都没做,而是满脑子想着,我得做点什么,我得做点什么……
人家十几年没解开的结,你50分钟就解开了?
“上帝情结”是病,得治。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做很小一点点事情,甚至什么也做不了。
三、鼓励来访者情感流露
特别注意,鼓励“情感流露”不是“情感宣泄”!咱这不是“艺术人生”,把人弄哭了不是目的,哭的一塌糊涂更不好,因为总共就50分钟。鼓励“情感流露”的要义,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关系,让他觉得咨询师值得信赖,内心中“去压抑”,他可以对你无话不谈,坦露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怎么做?接受,理解,尊重,投情。(许又新教授)
四、谨慎的积极(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并理解病人的内心世界)
第一要谨慎,第二要积极。总而言之,要积极。因为只有50分钟,你不积极,又想做啥。
当然,要把握好尺度,这就是水平了。
五、不要过分重视诱因
还是那句话,你只有50分钟,玩不起“考古心理学”。在一次咨询中,我们只能重点关注“3P理论”(素因predisposing factor;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持续因perpetuating factor)中的“持续因”,看看是什么让这个问题持续的。原因不重要,目的才重要。
六、把事实性查询控制在最低
第一,你没时间。第二,对方所讲的“事实”也不一定是客观事实。第三,你不是破案的,验证“真实”毫无意义,你需要关注的是对方如何讲述“事实”。
七、避免谈话走上岔道
做SST的时候(其实做任何咨询都一样), 脑门里要有一口钟,以每分钟一次的频率敲击,每一声都是在提示:“别跑题,别跑题……”
牢记咨询目标。避免提问失误。避免讲题外话。
八、不要低估来访者的坚强
人是有韧性的,咨询师要对来访者有信心。
九、不高估来访者的觉察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个人观点,如果人们的觉察水平能达到坚强水平,那咨询师就失业了。
十、辨认出一个焦点问题
“辨认”很重要,不要光听来访者说的,要观察、体会在表面现象之外,还隐藏着哪些关键因素,蛛丝马迹,很可能那些才是“焦点”问题。这需要一个咨询师察言观色、明察秋毫的能力。
十一、探索然后试着解释
为啥是“试着”解释呢?因为“解释”是一个技术活,有很高的技术要求,非得是“要真正懂得理解的心理学,需要把自己投入进去体验并在体验中学习,然后再研究。”才能修炼成的本领。这不是简单的说明,而是站在某种高度上,给来访者一种类似“指点迷津”的解释。因此它需要咨询师极高的个人素养,以及来访者充分进行了自我探索。
十二、利用交谈启动解决问题的过程
还记得么?只有这一次。从交谈一开始,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启动了。没有家庭作业,没有长期观察,就这一次,就得让对方悟出点什么。因此咨询技巧极其重要,这也有赖于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用心的觉察。有的时候,来访者和解决方案之间就隔一层窗户纸,就看我们能不能帮他捅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