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清河随笔|逛山记

清河随笔|逛山记

作者: 印记_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24-02-22 13:36 被阅读0次

    文|清河

    大年三十,和老父亲一起去后山"巡视"一圈,重走了一趟童年时上山砍柴割草多次走过的路。

    我手拿一把柴刀,肆意挥舞,砍开拦路的杂草、藤蔓,思绪和现实不断交织。

    鲁迅先生说:世间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这丛山密林之中,更是如此。松树、杉树,蕨类植物,以及各种叫的上名见不上名的杂树向阳而生,各自争抢着属于自己的生长空间,因而随意山势形成了自然选择的立体植物生态圈。所谓路,也就是周边村民山上砍柴割草踏出来的一条一条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痕迹。

    沿着我们以前拖柴形成的一条"大路"缓慢而行,小时候一些场景在我眼前浮现。仿佛,我看到了那个曾经矮圆矮圆的我,跟在大人后面捡柴割草。渐渐长大了,可以和小伙伴独自上山砍柴了,砍好一捆后,用竹篾或是柔韧的小树枝捆扎起来,弄出一根擅长的把儿,扛在肩上,沿着崎岖斜道拖着回家……

    不知不觉,走到了山脊高处,旁边则是深深的一道沟壑,老人们称之为"张老二湾湾"。印象中,下面沟深林密,即便夏日中午,也鲜有阳光透过,有一种阴森森的神秘感。至于名称由来,据说是曾有张姓土匪(俗称"老二")在此容身,行走江湖,但也从未深入考证。小时候倒是多次随着父母沿着沟从外到内多次走过。只不过有一次独自进去割草时,为了割到一丛鲜嫩的茅草,不慎靠近了一个从未到达的坟墓,于是从此再未独自进来。那座坟墓从未有过祭拜的痕迹,也不知那是否就是"张老二"最后的归宿。

    看了一眼依然神秘的"张老二湾湾",我们继续向上攀爬,不时就来到了"梨子园"。说叫"梨子园",其实早已没有一棵梨树,取而代之的是茂密的桉树和防火树。这个"梨子园"应该是曾经探索致富路的一笔学费吧。记得那时候我还很小,一场山火吞没了这片山林,村里决定挖掉树根种植梨树。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造活动展开,没有烧死的树根被一个个挖起,种下了幼小的梨树苗。终于资金的投入无以支撑所需的管理,杂草、杂树生长速度盖过了梨树,梨子园变成了杂草园。一场洪水,引起了大规模的滑坡和冲沙,随后那片地就撒上了桉树苗。经年累月,桉树倒是自由生长,不断繁衍,形成了气候。

    绕过桉树林,我们来到了另一道沟,这儿有个"大堰塘"。叫堰塘,乃是大生产时代修建的一个蓄水池。可能是漏水,或许就是缺乏水源,从我记事起,这个堰塘几乎就是在底部有点水的状况。记得有一年极旱,我还和大人在这儿把塘底的水舀起来,让它沿着堰沟流出,去拯救即将枯死的禾苗呢!那是这个水利工程唯一起作用的一次。

    站在堰塘边上,塘底几乎没有水,湿润的土壤长满了碧绿草,和周边枯黄的山比起来,但也是一派生机勃勃。在塘底,排着好几根水管,父亲说这是周围几家人布设的,为了是把山泉水引到后面自建的蓄水池中,用作饮用和生活用水。没想到,堂堂的大堰塘,而今却是以如此方式在行使职责。

    顺沟而下,就是名副其实的"干堰塘"了。它也就是徒有其形,我从未见过它有蓄水功能,小时候见到的是满满一塘沙子,沙子上长着茅草,我小时候骑牛被踩脚还不敢声张的"事故"现场就在这里。而今,干堰塘已经变成了一片茂密的山林,高的是桉树,矮处是水竹林,完全向世间掩盖了这儿是一个堰塘的曾经过往。

    再往下,就是我家屋后了。我和父亲一人拖了一根大大的干柴回家,取"来财"的美好愿望。

    真是不枉此行!

    2023.2.23随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河随笔|逛山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xg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