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大活人,觉得自己活的不痛快?
扁鹊给蔡桓公看病的时候,把疾病分为肌肤、皮肉、肠胃、骨髓等级别。归根结底,还是在医治人肉体的疾病,蔡桓公因为根本不相信扁鹊,所以导致丢了小命。
千千万万的人,苦于身体的疾病,所以有了大夫、医院、药店,其实现代还有治心病的,叫心理医生,古代如果蔡桓公先看心理医生,再看扁鹊,就死不了这么早了吧。
得病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讳疾忌医,这也就是那个成语的由来了。
其实,不说所有人都有心里不舒服里去看心理医生。
书籍就是我们最好的心理医生。
人难免不愿意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现给他人。
所以,看书就是自己给自己诊断,给自己治疗。
我通过阅读找痛快,一分都没面对一个人,他就是个王八蛋,你也知道他是王八蛋的,能够随时随地骂他一顿嘛。
有的时候还真不行,各种社会关系的牵绊,各种目光的约束,人无往而不在。
哎呀,你会发现这个书写的好毒舌呀,骂人骂的真爽的宣泄。
这虽然不高级,但这确实是阅读给我们带来的收益之一呀。
我记得当年读书的时候,有一个老师就跟我们讲说,所有高级的审美其实都有不那么高级的生理基础。
比如说人人在审美的时候是非常贪图节奏感的,打听音乐,看戏剧,甚至一段脱口秀小品,那个演员对于节奏感的妙到毫巅的掌握也是我们快意的来源,对吧?
一段rap,这个节奏让我们浑身解爽,这个爽的生理基础是什么?很简单,呼吸呀。
我们人因为呼吸,所以我们的生理基础就是建立在节奏感上。你看交响乐是由指挥来带节奏,那么四个人的小乐队,室内乐没有智慧,谁来带节奏?
就是其中一个乐手通过他的友谊,夸张一点儿的呼吸来带节奏。
音乐和我们的人类的呼吸生理是一回事。再比如说我们今天讲的痛快,人为什么要有痛快呀,为什么会爽?
痛快的本质就是先积累再释放,这不是生理基础嘛。人有三急嘛,人要排泄嘛,就是先有积累再有释放,这就会带来痛苦时我们玩儿游戏,俄罗斯方块,看着方块一个一个往下掉,越堆越高,我快死了,快死了,不行,越来越焦急,然后突然掉下来一个四格长条,一下子消掉了四行。
看你品味一下那一刹那的感受,是不是就是排泄带来的快感?
它是一回事,对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积累了一些郁闷,积累了一些灰色,积累了一些愤怒。但是,日常生活未必能让我们痛快的学习,这往往就是阅读的好处。有些书里面的痛快文字,就让我们一下子把日常生活当中积累的那些毒素宣泄掉,让我们觉得痛快。
所以,书是什么?有时就是药,它真的能治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得下来的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