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晴
豌豆粉,够劲儿 人世间最大的缘分就是吃。(一)
恐怕世界上没有哪个餐厅、饭店能像学校食堂一样,能够容纳那么多故事吧。
我跟大飞就是在食堂偶然认识的。于是,只要是早上八点前后赶到食堂,他那只卡其色的背包总能吸引我的目光。之后,竟至于每次吃早饭都要想起阿飞的地步。老姐说:大飞看着也是一个不错的人。可是,没感觉就是强求不来啊。我们的缘分也仅仅限于吃上吧。
(二)
按理说在食堂看见的人应该多数都是学生吧,其实不然。经常看见一个军人装束的大叔来食堂。以我不是很规律的观察来看,几乎是顿顿必赶饭点,每周,每天,每顿。他看起来四五十岁,身体很结实,不算健硕,但也不单薄,一身绿色迷彩作训服,贝雷帽戴得一丝不苟,袖口、裤管都紧紧扎起,干净整齐,精神抖擞。关键是他鼓鼓的行军囊叫人很是怀疑。我还特意就此事和大飞讨论过,他说在国图也见过他几次。我猜不准他的工作和家庭,也许是退伍军人,不能适应地方的社会生活,又没有合适的工作,只好每天出来。也或者只是一个军事爱好者而已。但是,为什么来学校食堂呢,有食堂饭卡吗?总不能每次都找不同学生帮忙吧,那他又靠什么生活?大飞很大胆地说:他应该是个流浪汉,背囊里就是他全部家当,像蜗牛一样背着家行走。白天就来学校吃饭,学校食堂便宜啊,然后去暖气充足的国图看书,闭馆之后找一个背风也许温暖的地方猫一晚上,等第二天太阳再次升起。好吧,我也不确定。只是很久了,因为熬夜晚睡,早上不能按时去食堂吃早饭,好久不见大飞,也好久不见那位“军人”了。
红三剁,下饭(三)
在食堂总会遇见各式各样的奇葩。比如,大声小话地说舍友胸大嘴欠的高个女,陪女生不仅抖脚还抖腿又把腿跷到餐桌上的多动男,和我拼桌却叫男生坐我旁边的情侣,和女生面对面却两次用力擤鼻子的屌丝男。啊喂,毕竟食堂也是公共场所好吗,请注意屌丝形象也是有底线的。
(四)
当然也有温暖的故事。
食堂经常会有学校教职工的老年家属出没,有独自过来的,也有结伴而行的。但是很少有衣冠楚楚的老人。不过看他们七八十岁的年纪,也不能强求他们要怎样在外貌衣着上花费多少精力,毕竟他们都不能在家吃现成的饭菜,也许已经不幸地丧失了掌勺的能力。
我们注意到那个奶奶的时候,她手里端着两个餐盘、两份菜和主食。前一排的小姑娘帮忙接过去,说:您坐这儿吧,这儿没人。老人一个劲儿地道谢,然后开始滔滔不绝地跟小姑娘讲话,问她读几年级,家是哪儿的,几口人,甚至有没有男朋友的隐私都不放过。我听见小姑娘微微的笑声,不太好意思回答,我不禁可怜起她来。我也遇到过不止一次这样的情况,一般听得不耐烦了就委婉找借口离开。这应该是一位空巢老人吧,在农村就叫留守了,家里没人说话聊天,在这儿好不容易碰见善良有礼貌又不太会拒绝的孩子,就马上开启搭讪模式。这种情感和话语缺失怎么说都应该由家人补偿,我们陌生人能做的微乎其微,我们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朋友说看到了她同伴的身影,稍感安慰。
我还遇见过一个有趣的老头。应该是带上小学的孙女来吃饭,他已经吃好,就看着孩子吃。见孙女太慢,催促她快一些,一会儿还要上学呢。不一会儿,老人竟然双手捂脸,不时偷偷微张指缝瞄一眼孙女,又被孙女略带愠色的眼神吓回去,赶紧说“不看不看”。我脑补,应该是孙女赌气说:我能吃完,别小瞧我,你别看,等你睁开眼的时候我就吃完了。
多有趣的老人啊,如果孩子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这样能陪孩子玩耍的有趣的人,这样的童年该多么叫人羡慕叫人回味啊。
拌三丝,爽口(五)
想起一位大师姐的父亲来,认识他的人都认真地拿两个字形容他——活宝,已经年近古稀了,依然洒脱快活玩世不恭得像个小孩子。
他不在家是常态,不是去旅行,就是去做生意。有一次刚从外地回来,生意场上的朋友就打电话找他攒饭局。他对家人做个嘘声,拒绝说“我在三亚呢,还没回去。”一时有点怀疑,扭头问女儿:“我那房产是在三亚还是在海口?”
老人有两个手机,一个省内通,一个全球通。有次师姐打电话给他,他随口说:“哎呀,我在四川旅游呢!”师姐一听,乐坏了。老人拿开手机一看,才意识到拿的是省内通。师姐总抱怨,老人一句实话没有,一点不像别人家的父亲,知道他这一点,也就懒得计较了。
师姐一家常住北京,老家在山青水秀的西南小城。老人特鄙视北京的雾霾,坚决不北上,春节期间往往随兴跟团旅行去了。他很讲究,旅游团必须年轻貌美,这样的旅游才有兴趣。以他能说退长江水的口才,哪里也少不了美女相伴。他的格言就是“哪个男人不喜欢年轻漂亮姑娘?”同样叛逆又倔强的大师姐心知劝不过他,还不如顺他的意替他报团尽尽孝心呢。老人满怀期待地去了一次,扬言哪怕北上帝都,也不去参团旅行了。上次旅行团竟然全是信奉“夕阳红”的老太太,年纪一大把,皱纹满脸爬,实在没有观感享受。见亲家公拍摄了很多旅行照片,心想人家级别更高,死乞白赖地要跟亲家混。
师姐也是好强的人,一心扑在事业上,结婚三四年了一点没有生孩子的打算。亲戚朋友苦口婆心劝她,甚至带娃上阵。她一句“我不想以后后悔,谁劝跟谁急”,挡退了一千句唇枪舌战,大家也就偃旗息鼓了。人墙散尽,饭桌上老人悠悠然伸筷子夹菜,再呷一口酒,似乎从来没有剑拔弩张过。不经意间,顺着筷子冒出一句话来:“不强求,不过你应该生孩子,不为别的,得告诉他们你能生。”一语未了,他依然云淡风轻地吃饭喝酒,剩下一桌人错愕不已。师姐第二年生了个鬼灵精怪的丫头。从此,老人没事就上赶着来北京看外孙女了。独女师姐终于承认,自从家里有了孙女,他才稍微显出成熟和责任感。
不说了,干!(六)
如果一个人对吃不感兴趣,恐怕TA对生活也是。
传说吃货都是善良的孩子,因为心里装满了食物,哪有时间勾心斗角。
曾经,有一个六人间的宿舍摆在我面前,可是我没有珍惜。现在回想起来,我追悔莫及。如果给这份缘分定一个期限,我愿意永远停在十九岁。那里面可是装满了吃货,以及半夜卧谈第二天依然精神矍铄上考场的女汉子。
我讨厌“青春”这个词,好像已经一去不复返。没有什么回不去的伤感,只是我想念那张从来没有发挥正经功能的书桌。六张小凳子一搁,六个姑娘团团坐,饭菜摆上桌,谁的菜好就多吃一口,谁的面香再顺带两勺汤,谁的饭多,呵呵,不用说,我们懂。相互约定,谁有对象了一定要带大家去三江大吃特吃,我们相信吃得心疼才爱得用心。至今,“三江”仍然在南门的誓言里开花,只是再聚,妞儿们带的就不是对象,而是会打酱油的宝贝们了吧。
按照惯例,接下来该说现在了,我们的缘分还在“指腹为婚”里延续,在“有时间聚聚”的承诺里延续,相互问候却不再说“吃了吗?”“吃的啥?”我念着三江,想着妞儿们吃饭的模样。
什么叫岁月静好?想吃美味刚好有人应和,想吃正餐刚好有人喊饿,想吃油条刚好豆浆还热,想吃牛排刚好红酒上桌,想看视频刚好有人拿出零食连接网络。
妞儿,吃了吗?
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