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篇《清明:直面骄阳、向死而生》至今,两个星期没有更新了。一方面注意力被吸引到《人民的名义》上了,小说看完后,电视剧一有空也在追。另一方面对自己写作的动机、内容和方法也在反思。
一开始自己在公开平台练笔,是希望我写出来的东西能够被更多人看到,能够得到更多的反馈。因为写作不仅是要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语言沟通能力。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交流,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收到的反馈并不多。这使我渐渐意识到,在公开平台写作,并不是把自己的日记公开出来,和以前自己做软件写代码一样,不能光顾着自嗨。
自己刚参加工作不久,接到一个网站内容查询模块的设计开发任务。我自以为把这个功能模块酷炫的完成了,结果提交任务时,团队中一名资深程序员对我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查询功能做得不错,但查询出来能干什么呢?没用啊。”
政府信息化建设,打造了很多在线服务平台。建设者们介绍起来滔滔不绝,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实际使用者寥寥。
某机关微信公众号,做了推广,还发通知要求系统内所有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关注,粉丝数上万,一个投票评选活动吸引了10万+的参与。但是平时原创和转载的文章,阅读量仅仅过百。
这都是进入了自嗨的状态。
随着移动网络和自媒体的兴起,写作和分享的平台如雨后春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作不再是作家的专利。
我们可以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像我这种生活中很少向他人倾述的家伙,往往容易沉浸在这种有感而发、不吐不快的宣泄中,文字变成酒精,键盘的敲击声宛如觥筹交错,一不小心就进入了自嗨的状态。
把自己写爽容易,但如果想得到反馈,就绝对不能自嗨。
赤裸裸的商业社会,市场决定价格。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个价,但最后的交易要达成,需要有人愿意出这个价,需求者和交易平台能够认可这个价。公共平台上的一篇文章,读者需要付出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和精力。想要得到读者的反馈,就要考虑读者的感受和需求,为读者提供价值。
不要问“为什么写出来的东西别人不愿意看、不愿意转,更不愿意打赏呢?”——问问自己文章所提供的内容有没有稀缺性和有用性。
有没有稀缺性和有用性,不是自己想当然说了就算。如果仅仅是自娱自乐,忽略了“对读者有用”的价值,放在网上就是信息垃圾。所谓的提升写作能力,也没有目标方向和衡量标准。只有写出来的东西对某些人有意义有帮助,才会有人愿意花时间阅读,才可能得到真实的反馈,而不仅仅是朋友随手的一个点赞。
写文章如此,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亦如此。不能自己觉得稀缺和有用,要做对对方有用且难以替代的事。家庭中的很多矛盾,都是缘于自以为做了对方需要的事情,对方却不领情,辜负了自己一厢情愿的付出。真正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并不是随口说说那么简单。
做软件如此,工作中的很多事亦如此。我们每天的努力付出,究竟有多少人需要?我们能通过工作为别人创造多少价值?
目前我还难以摆脱自嗨的陷阱,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是一个进步。如何尽量去避开这个陷阱,需要反复不断地去思索、实践——文章写给谁看?能满足他们什么需求?是宣泄情感还是解决问题?把文字组合成产品去满足特定的需求,给别人一个看的理由先。
下次争取把思考的成果写出来。
大家嗨才是真的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