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别离》的结局,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别离》的结局,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作者: 静语融合教育官微 | 来源:发表于2017-12-11 17:16 被阅读0次

    (静语者小院日记12.11)

    昨天去看了一场电影“别离”。是导演彭韬根据广州83岁老太太杀死智障儿子的真实事件改编成的电影。本以为这样悲惨的电影会让自己控制不住,但整场下来情绪却没有大的起伏,没有激动也没有悲哀。可能是这些年见到这样的孩子和家庭太多了,和电影里很多的情节几乎完全相同。观影后我和彭导演说:“你拍的就是一个纪录片,真实的记录了这个群体中一个典型的单亲家庭。” 他说就是一部纪录片。然后我又说你电影里这个孩子,他爱唱、爱跳、爱吃,唯一的危险就是爱玩火。在我那里算是比较好管理的了。

    电影里,因为妈妈住院,孩子被送进福利院。因为孩子站在福利院屋脊上玩打火机,又被妈妈接回家。在送福利院前和接回家的时候,妈妈反复地对街道主任说:“孩子从没有离开过我,我不放心。“

    整场电影下来,这一句话我是印象最深的。因为这几年听到太多的爸爸、妈妈对我说过这句话。

    ”孩子从没有离开过我,我不放心“  可是父母与孩子早晚还是要分离。

    既然要分离,家长与孩子的分离能力就应该早早培养和锻炼,别等到分离时刻,双方都无法适应。孩子的生活独立性,在于基本生存能力的锻炼,而生存能力是分离能力的一个主要部分。独立性的锻炼,唯有走出家门,在摆脱父母影子的这段时间里锻炼出来,也能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另一面。我们的孩子各方面能力较差,在目前的社会状态下,不可能完全脱离开父母的照顾和监督。但我们一点点的开始,放放手,再放一些,多放一些,尊重一点孩子的意愿,就会看到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孩子。哪怕他做错一些,又能怎样呢?

    而实际上,很多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的分离能力。然而一句:”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我不放心。“  孩子的这种能力就被强大的母爱紧紧裹住,连挣脱的机会都没有了。

    电影里,看到孩子在唱与跳中,享受着哪一刻的自由自在。吃饭时的专注,盯着打火机火苗时的沉思,点着扫帚时的狂喜,挨打时的委屈与不解。点醒了我们做父母的,把”我“这个字去掉(我不能、不想让孩子这样、那样)。把意识更多地转到孩子身上,多遵从一些孩子的内心与意愿。

    电影里,看到母亲时刻守在孩子身边的那种无奈表情,看到母亲只有在与儿子狂舞的幻觉中露出的笑容。看到母亲为自己走后孩子能有一个托付的人,走亲访友,却一次次被拒绝时的那种绝望。当母亲最终拿出安眠药的时候,我们,我们这个社会,都该醒

    醒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离》的结局,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xw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