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小宝在书桌前已经磨磨蹭蹭坐到晚上八点半了,作业本上却一个字也没写。
然后你干脆搬了把凳子坐他边上,盯着。
这时候他终于动笔了,没写几个字,错了,擦。又写,又擦。
坐边上一直强忍着的你终究还是没忍住开始发飙了,可他却说:“我肚子疼,想上厕所。”
作业好像成了你的事情,你真的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于是,孩子的拖延,成了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痛点,到底该咋办呢?愁死了。
美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罗娜.雷纳认为:
在适当的范围内,给孩子做选择和决定的权利,会让孩子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和把控感。
怎么理解呢?说白了,就是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去选择、去决定、去做。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给孩子去贴拖延的标签。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在想什么。为什么不写作业呢?找个合适的时间,蹲下来,以朋友的态度和孩子聊聊,他为什么不想写作业。
是动画片没看完?还是反正写了,妈妈还有作业,干脆就不写?还是太难了,不会写?还是要妈妈陪着写?
话说回来,孩子写作业磨蹭拖拉,可能:
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本来就不长;
有些孩子本来就是慢性子;
也可能故意拖拉跟你对抗;
最后一点,可能有点难,真的不会写。
怎么办?
这个时候建议大家做园丁,根据不同植物的特性区别对待,有些植物需要每天浇水,而有些则一周浇一次就够了。
同时,还要有耐心,因为每种花的花期不同,要知道腊梅是在寒冬里开放的,不要认为春天百花齐放,而腊梅没动静就对它失去信心。
当然,要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习惯性拖延,还是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主性和自理能力。
首先,孩子的事情,让孩子参与决定,让孩子参与选择。
比如,让孩子参与制订每天放学写作业的计划,根据他自己的习惯、时间列出日常惯例。我们都知道,自己作出选择、决定的就会去执行。
其次,孩子按自己的节奏作出的决定,我们就不要干预了,要相信孩子,要学会放手。
跌倒总是难免的。不要因为孩子的一两次没有做到位就横加指责,大吼大叫。
第三,当孩子真正遇到困难,我们一定要给足信心,告诉孩子“我们相信你”。
最后,再聊一句:
孩子的拖延有时候是为了寻求关注。
所以,我们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爱、陪伴和关注,这是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