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们经常会听到学生抱怨没啥可写。这也难怪,生活中大事难得一遇,小事又没啥意思。所以一写作文,就犯难。可见,要想作文不作难,还得多积累眼前景、身边事、零碎见闻、细小想法,即微素材。那么,怎样积累微素材呢?我的建议是写微日记。
通过日记来记录生活、积累素材,不少老师都曾尝试过,但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写日记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作业已如n座大山的现状下,能坚持下去实在艰难。如果老师再提出诸如不少于300字、突出一个主题、插入细节描写等要求,学生便会苦不堪言、疲于应付。过不了多久,日记就会赶超作文,成为学生的又一噩梦,积累素材、提升写作能力的美好愿望就此破灭。
而微日记则不同。所谓微日记,即一句话日记——用一句话记一件小事就行。它以“微”为旨,简单易写,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也不用投入太多精力。就算到了初三、高三非常紧张繁忙的时期,微日记也可以坚持下去,毕竟写一句话的时间还是有的。另外,写微日记可以用微型日记本。每则微日记只有一句话,一学期的微日记,巴掌大的一个小本子就可搞定,方便随身携带,随时记录,随处翻看,可谓“微素材存储神器”。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写微日记。学生开始写微日记时,老师只提一个独特的要求:每篇日记不许超过20字。学生一听就会拍手称快:以前老师总要求把日记写长,现在老师居然要求把日记写短,每天只用写一句话就完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写日记的兴趣与信心顿时高涨。这时学生的微日记,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具体事件,比如写着写着就超过了20字等等。老师要及时指导,结合学生的微日记进行分析、评议、修改,让学生掌握微日记的精要之处——从微小的事情中生发独特的思考。从中总结出微日记的正确写法:前半句记事,后半句写感悟,叙事清晰、语言凝练。比如一个学生记录开学第一天见到新老师的事这样写:“今天同学们都很高兴,因为我们班来了一位与众不同的新老师。”这则日记记录了师生相遇的小事,值得肯定,问题在于语言不简洁(超过了20字),而且没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大家一起讨论,按照微日记的写作要求把它修改为:“新学期迎来新老师,且思且喜且珍惜。”
除了反复对学生的微日记进行集体评议和修改,还可以定期进行优秀微日记评选。把优秀微日记在班级文化专栏进行展示。在不断的强化、指导、总结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写微日记是一件有趣且有挑战性的事,自然开始关注每天发生的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开始思考怎样用一句话来记录这件小事,这件小事可以用怎样的眼光来评判。微素材存储神器开始神奇起来。
写微日记的目的是存储微素材,所以适时适当地运用微日记是一个关键。为了充分发挥微日记“微素材存储神器”的作用,每周一次的作文训练(比如周记)最好采用题目自拟、主题自定、内容自选的方法(定题训练可两周一次)。每周的写作课,可以让学生用十分钟时间翻看微日记,回忆最近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那些小事和自己当时的感受,以及现在对这件事新的认识和评价。然后要求学生从微日记中选取一篇作为素材,根据自己的感悟确定主题,进行写作。写作时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原当时场景,关注事情的波折及细节。
考试来临,可以让学生翻看自己的微日记。学生一边读微日记,一边回忆这件事的场景、人物、细节,同时还要思考,每篇微日记中的素材可以用于哪类作文主题。比如“新学期迎来新老师,我心且思且喜且珍惜”这则日记,要表现师生情,可以用它;要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可以用它;要表现自己的新生活,可以用它;要表达自己学会了珍惜,也可以用它。在这个回顾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到,只要议论适当,同一素材就可以多处使用。学生在微日记中存储了那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总有一件是考场上可以用的。
微日记就是一个微素材存储神器,合起来可握于掌心,微乎其微;打开来,却能窥见全部生活,千姿百态。坚持把微日记写好用好,即便原来一见作文就恐惧的学生,也可以在四十分钟内顺利完成一篇内容充实的作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