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雪崩发生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罪的。我却想当一片无罪的雪花。
前不久教师节,各大群里(代购群宝妈群)都是围绕一个话题:给老师送礼。从“送什么礼物合适”到“如何送礼不被退货”,各显神通,整个的氛围,让不送礼的家长内心彷徨而忐忑,“是不是就只有我没送礼?老师会不会因此对我孩子有什么异样”,让还没送过礼准备送礼的家长更忐忑“我得送什么礼物老师才会喜欢呢,怎么送老师会欣然接受不被退回的尴尬呢?”……
我也忐忑,因为我是那波“不送礼队的”。不送礼,不代表我不尊重老师,相反,从我自己的老师到孩子的老师,我都很尊重,我觉得老师说一个崇高的群里,尤其当我自己也想去进这个行业的时候,深思“我配吗?”老师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不亚于家长,但如果一个不合格的家长只会影响自己的孩子,如果是不合格的老师,影响的是无数个家庭的孩子。从小山村上学起,遇到的老师都觉得,没有因为家庭不好的原因而对孩子有什么不好的,感激他们一路的照拂,无论从学习还是语言教育上,让我觉得,他们都是一群道德至高的人,他们配得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小时候从来没有送过礼,但当自己成年开始工作,有机会回到老家的时候,自发的会提上小礼物,去看我他们,在路上遇到,会很高兴的叫上一声“老师好”。
探讨送礼的家长,没有人表现的是”我觉得这个老师很好,我很想表示感谢“,都是清一色的”人家都送了我不能不送啊,不然孩子送过去怎么办”这样的心理,是觉得,“我送了老师才会对孩子好才会认真教学”,而不是,“我觉得老师很好,我想着这个节日表达感谢”。
不情不愿为什么要送?还变送边吐槽这个社会,这个大环境,什么“有师明目张胆的要礼物”,“哪个家长因为不送礼物老师虐待孩子……”,“不送礼物老师找茬各种叫家长去学校”……就如同大家讨论,医院里看病,怎么给红包一样热门,不给红包,不安排病房,不给红包不及时安排手术,说“排满了”,给了红包之后第二天就给你排上了……我相信这些有事实,可是,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
总拿人性去“拷问”老师,医生,深怕他们不收红包就代表不会对你孩子或者你家病人尽职尽责,一定要收下红包才“安心”,不说一个个的家长们把他们推上这个位置的吗?
说到底,老师或者医生,都是一种职业选择而已,只是选择这些职业,需要更高的职业道德标准,如果你非要时不时的去拿人性底线去拷问他们。换做是你,你是一个老师,你兢兢业业的上班,教书育人拿工资,时不时的有家长给你送钱送礼,开始你不收,送的人都了,都是为了感谢你,你推脱不掉收了,久而久之,习惯了,突然有一天,有一个或者几个家长,就说不送,你会怎么想?
医生也是一样,说到底,救死扶伤看病是他们的工作,跟你工地搬砖,电脑前码字,生产线上组装,消防员,护林员一样,是一份的工作,只是这份工作更多的是为别人“服务”,帮助别人,拿工资的帮助别人,本来他们也是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是职业把他们架上去了一个道德的高地,他们要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更多的时候可能要为了他人牺牲自己,所以,选择这份职业的人,总归比你我这普通人多了一些“舍己为人”的精神,但大家都要拿人性去考验他们,却不知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夜深人静下了抢救手术台,也许会想,我这么幸幸苦苦读书,上班,才挣这么点对的起我的付出吗?
我佩服老师,医生这些并不少“被迫”选择这份职业的人,他们大多数选择职业的初衷都是因为具有奉献精神,想要给这社会文明的进步做一些事情,但总归,人行半途,总说有人去拷问他们的灵魂,物质待遇的不丰厚,让人在道德的边缘徘徊,要不要?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谁是轻松的,任何的职业,都是付出才有回报,不付出肯定没有回报,但更多的时候也是,付出了都不一定有回报,社会上病了,我们只想要更多的钱(物质),我们虽然已经过上了吃饱穿暖的日子,但我们依然贫穷,思想贫穷,所以想要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去充实自己,以为这样就不会再贫穷。可是,这真的解决的了我们的贫穷吗?
敢怒不敢言,众人说眼里,只有“有钱”才是道理,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