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故事
1、很久以前——西部牛仔用区块链的方式赶牛
美国大拓荒年代,牛在西部,吃牛肉的人却在东部,中间相隔4000公里。这和我们中国今天的情况一样。但是150年前的美国,没有飞机,没有公路和冷冻厢式货车,运输只能是一群一群的活牛由西向东赶。牛仔的补给仅限于马背所驮,所以一个牛仔只能负责100多公里。这样,一群牛从西到东,要经手200多个牛仔。
这大概就是最直观的的区块链(blockchain)--你可以把一群牛理解为一个block(区块),而把那200多个牛仔理解为一个chain(链)。
一群牛,价值几千上万美元,这在当时可是大钱。要知道,两美元搁在1932年,能买一头牛,有多有少,有大有小。路上又要走好几个月。几个月的时间里,有的牛吃胖了,有的饿瘦了,跑丢了,被印第安人抢走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200多个彼此并不认识的牛仔,是如何产生信任的呢?按照布尔斯廷的说法,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一个牛仔走进酒吧,高喊一声“我是于家窝堡乡的王二柱,有人愿意把我这一群牛赶到瓦房店吗?我出五美元”。然后酒吧里站出个人来,说“我愿意”。王二柱又问:“你是福音派教徒吗?”张大全说“我是!酒保可以为我作证”。
一群牛,就这样完成了易手。第二年春天,卖牛的钱以反向的路径,再一站一站从东向西,张大全扣下自己的五美元,把剩下的钱交到王二柱手上。。。。。。
2.不久之前——信用背书和中心化的产生、垄断和剥削无产阶级的故事
区块链的前世今生
现代社会,随时人口数量和迁徙频次的增加,张大全给王二柱汇款,只能通过政府、银行等第三方机构建立信用,政府和银行都要收手续费。
如果到此为止,政府只收百分之十几的税,银行只收取百分之几的手续费,那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这种有第三方中心节点为陌生人提供信用背书的机制,却不可避免产生了副作用:
1)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协议垮台、美国政府拒绝以35美元/盎司的固定价格回兑黄金之后,全球法币失去了由实物作担保的锚定。于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杀贫济富式的财富转移开始了,短短不到五十年,美元、德国马克、法郎等等超发都在100倍上下,钱越来越不值钱。
2)这些超发的钱都在银行,归政府掌管。他们靠“大家做生意,我来抽头”的方式,攫取了古代国王们做梦都就不敢想的财富,靠的就是对信息的掌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产生、获取和整理能力的大幅提高,成本却急剧下降。
3)一头牛以前是2美元,现在涨到1500美元,王二柱和张大全们,收入还是原来的5美元。中间巨大的利润,被沃尔玛和阿里巴巴们赚走了。原因很简单:沃尔玛和阿里巴巴手上有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搭建起了交易场景。
3.现在——去中心化的需求自然而然发展成区块链的故事
互联网时代,银行、阿里巴巴这些中心节点,显示完成了实体经济中资产的数字化,然后又将这些数字资产全部据为己有。面对这样的强取豪夺,区块链技术的产生可以说是必然。
区块链的本质不是智能合约,而是通过分布式记账,将数据中心节点抹除,并因而实现了数字化资产的公平分配。一如当年的bbs,抹除了“编辑部”这个横亘在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中间机构,进而消灭了报纸和杂志。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人类第一次有机会证明,在没有利维坦、没有老大哥的情况下,人们通过纯粹的技术应用,可以在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建立起信用,而不需要任何第三方机构介入作为信用背书。
因此,区块链,从本质上讲,并不是一个创新,而是一次温情脉脉的,向传统熟人社会的回归。
可以说,区块链的诞生,使我们:
回归到了王二柱和张大全把酒言欢的时代;
回归到了靠勤劳和节俭就可以致富的时代,
回归到了头顶有星空、心中有道德的时代!
二、一点感悟
人类之所以伟大,就是总能从前人的基础上,捣鼓出新的事物来,无论是不满足于现状亦或受够了现状,反正人类前进的步伐,从来不以某个时段的少数人、也不以某个时段的大多数人的意志或利益为导向,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该取代的一定会取代。
十年前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世界级的巨头,多么风光,触摸屏智能手机的出现,彻底革了巨头的命;爱华随身听,童年时我们梦寐以求的珍贵礼物,还有柯达胶卷、传呼机等等,那些历史车轮下的冤魂,还没有来及投胎,已差不多被人们遗忘。
同样的机会,只有少数人总能很好的把握,1992年就开始炒股的人是不是都发财了?过去十几年里,我们身边是不是有一群人炒房致富了?雷军说风来了,站在风口猪都能飞上天?关键问题在于,你是否意识到风来了?你有没有主动投身于风口?
勤奋于岗位工作其实也是一种懒惰,因为懒得去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物,只在自己熟悉的一亩三分地里折腾。
历史的车轮,从来是那么的残酷无情——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无论是巨头或是普通百姓,不认清潮流与方向,不把握住新时代的新机会,注定零落成泥碾作尘!
把握好机遇,巨头就能延续辉煌,草根也许就能翻身!
区块链的前世今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