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容斋随笔》读书笔记(一)

《容斋随笔》读书笔记(一)

作者: 淡淡翠 | 来源:发表于2018-01-23 22:44 被阅读301次
《容斋随笔》读书笔记(一)

文丨淡淡翠

这其实是一篇碎碎念。

有段时间,我突然对古文产生了一种痴迷。于是,我从书店买了二十余本国学经典回来,其中就包含《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是洪迈晚年完成的一部史料笔记。洪迈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因参与国史纂修,他对历朝历代诸子百家、圣贤议论、小说野史、风土人情都有广泛涉猎。这部《容斋随笔》前后耗费四十余年才写成,是洪迈毕生学问的集大成之作。

洪迈在本书《文烦简有当》一文中提到:“夫文贵于达而已,繁与省各有当也。”意思就是,一般文章最重要在于要阐明思想,文字的繁简都有其适当的情况。

并引用了《史记•卫青传 》和《前汉书》中对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三人得到封赏的描述做了对比。他指出:后者虽然比前者的描述省略了二十三个字,但是看起来却并没有前者的描述那么丰富令人喜爱。

由此可知,文章一事,并非越简洁越好。在不赘述的基础上,对文字内容适当丰富一些,才能让文章读来更加生动形象。

洪迈在《长歌之哀》一文中又说:“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意思就是,在玩闹中隐含着生气,超过张目怒视;长声吟咏中隐含着哀伤,超过放声大哭。

他用了元稹写给白居易的诗做例子:“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又用了苏辙写给哥哥苏轼的诗:“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苏轼亦回诗曰:“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困卧北窗呼不醒,风吹松竹雨凄凄。”

这三首诗,都符合洪迈所说的“长歌之哀,过于恸哭”。

在《忠恕违道》中,洪迈借由曾子、《中庸》说孔子学说的精髓就是忠诚、宽恕,引出了自己的观点——“道不可明言”。

文末他用苏辙对于真理的解释,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利,而水亦然。然而既已丽于形,则于道有间矣,故曰几于道。然而可名之善,未有若此者。故曰上善。”

真理无处不在,但到底什么是真理呢?没有人能说得清。我们所有描述真理的形容词,都只是指向真理的手指,并非真理本身。

……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像我这样的,疯狂购买数十本书,却放在书架上由着它们落灰,便是传说中的“庸才”,更是无脸见人了。

啥也不说了,好好学习吧。

#日更666#第23更

#解剖实验室静心研修社#第36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容斋随笔》读书笔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ge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