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需要学习哲学的人,越不主动学习,而不怎么需要学哲学的人,却更渴望学习。
没有考上大学之前,每天都想着怎么才能进入大学校园,那样就没有人追着你讨要作业;没有每月一次的摸底考试,把你排在一张写满名字和数字的巨大海报上,白纸黑字,一条条就是你受到表扬,低头挨训的证据;也没有人耳提面命的告诉你,差强人意的成绩就相当于一份差强人意的前途,更别提成绩倒数的学生了,扑朔迷离的前程应该是没跑的了。
图片来自网络学习原本是自己的事情,总有人拿着鞭子在你疲惫的时候,抽上一鞭子,因为应激反应,你跑的飞快,却失掉了本心,学到的东西到了一定的程度,无论想出什么样的办法,就像注满了水的木桶,不更换成大一号的桶,论你水龙头开的再大,也不能再多添一粒水滴。
意识到自己想要涉足哪个领域,开始找寻书籍,拜师学艺,越是向前,越是能察觉到自己思考力和知识面的浅薄,更有意愿主动学习,拓宽视野,增加知识涉猎范围。
柏拉图是个很有思想的学生,他很谦卑,也比较喜欢用怀柔、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他的《对话录》记下的老师苏格拉底的哲学,暗含的何尝不是自己对哲学的看法?
图片来自网络有想法的人,学识渊博的人往往都很谦虚,田里的小麦未成熟之前,高傲的抬着头,风吹的何其猛烈,也不能压弯了他的腰肢;成熟的时候,金灿灿如黄金般闪耀的色彩,让你觉得之前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羞愧的低下了头,压得越低的麦穗分量也越足,惹得农场主眼底都溢出了笑意,依旧昂首挺胸的穗却成了遗弃的对象。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而亚里士多德又是柏拉图的学生,哲学也在他们的手上不断发扬光大,变得更加广博。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取决于自己。幸福的人生,不假外求,不靠运气,由自己决定。
我们会误以为满足欲性的快乐就是追求幸福,是因为我们没有分清快乐与喜悦的差异。
图片来自网络喜悦是一种较为静态也较能持续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比较接近幸福感,也比较能带来幸福,但由于我们平时习惯追求欲性的快乐,而非心灵的喜悦,所以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知识自以为在追求幸福,事实上却不断在远离中。
懂得宽容的人,才会真的觉得幸福,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少了,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动怒,心也会平静很多;
自己没有做成一件事,羞愧难当不说,还升起了一种什么都做不好的无力之感,有这种想法回荡在脑海里,没有了向前跑的动力,就更加没有了达成的可能,所以,最重要,也最关键的宽恕,就是能体谅过去的自己,不是让你给自己找借口,而是放下对自己的成见,轻松的重新订立目标,去做,总结问题,然后养成习惯。
《未经检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读后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