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七窍是眼、耳、鼻、嘴,是人的感官,感官产生欲望。可以理解为混沌因欲望而死;也可理解为,混沌的本性是没有感官的,改变了自己的本性,本身就不存在了。天若有情天亦老,说的也是这个!
倏忽本身是为了报答混沌,可谓爱之适足以害之。儒家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言之,“己所欲施与人”,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庄子的这篇寓言,有力的驳斥了这种思想。以己度人是荒谬的,人们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强加于人,哪怕是出于一片善心。
从这个寓言上看,庄子与惠子“鱼乐”的辩论,还是惠子有道理,庄子强词夺理了。人是不能知道鱼之乐的,就像混沌不能如人有七窍可以视听一样。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道家喜欢混沌,混沌是一种高熵的状态,熵越高越混乱,同时也越稳定;宇宙最终会趋于一种最稳定的状态,就是热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