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分钟,解决一个商业问题。欢迎收听,《刘润·5分钟商学院》,实战篇。
学完了“需求”,和“设计”两大模块,本周我们开始学习“产品”。
很多朋友来找我说:润总,我也很想做“知识付费”。我说好啊,恭喜恭喜。他说,我擅长编程,我擅长英语,我擅长做菜。我也把这些知识录成了音频,你听听怎么样?
我花时间听了一遍,然后说:嗯,东西很有价值,但你需要把它们“产品化”。
概念:产品化
什么叫“产品化”?
2016年4月,我和罗胖在微信上聊一件事,他说,这些事都不重要,你来趟北京,我们聊件大事。
我飞到北京。他说,你知道我每天都在“罗辑思维”公号里,死磕自己60秒,已经坚持了4年。现在,我做了个APP,叫“得到”,我想邀请知识界的朋友们,也每天死磕自己几分钟,做成“知识产品”。你是中国顶级的商业顾问,可以在得到上聊聊商业。
我听完,心里淡淡一笑:这还不简单。2015年,我在线下讲了126天课,很受欢迎。讲课这种事,对我不要太容易啊。每天几分钟,我只要抽些等飞机、等开会的零碎时间,随便说几句不就完了嘛。
于是,我从罗胖办公室去机场的路上,拿出手机录了段音频,美滋滋地发给了罗胖。
结果你猜怎么着?这胖子真不给面子,把我劈头盖脸骂回来了。说我的语音没有“产品化”。
那什么叫“产品化”呢?他说,产品化首先要有对象感。讲课是种能力,但你打算对谁讲,你想清楚了吗?对年收入过亿、公司过千人的企业家,要点到即止;对刚刚创业,对商业全凭勇气的85后,要讲透。
产品化还要有场景感。你的用户会专门坐下来,泡好咖啡用音箱听你的音频;还是在上班路上,用耳机听你的音频?如果是在路上听,认知负担不能太重,否则用户稍一走神,就接不上了。
产品化,还要有价值感。讲课的目的,不是自己炫技,而是对方获得。你再牛,也只是翰林院大学士,而听你讲课的,是皇上。皇上听完觉得没学到,一样把你杀头。所以,你到底打算在这几分钟里,让皇上学到什么?你讲得清楚吗?
产品化,还要有结构感。这一季度,皇上能学到什么?这一周学哪个学科?今天,讲哪个话题?这一分这一秒,我们在哪个位置?开篇有没有导入,最后有没有小结?这就是结构感。音频和看书不同,看书迷路了,可以往回翻。但听音频迷路了,皇上只能一路听下去,发现越来越不懂,就把你拖出去砍了。
那我能不能不要说几分钟,而说个十几分钟呢?
不行。为什么?用户一天听十几分钟没问题,两天没问题,时间一长就有问题。三天没听,就积累了半个多小时,到后面越来越听不完,最后皇上不会觉得是自己懒,他只会觉得是你讲得不好,然后,拖出去砍了。
我听完罗胖的批评,一身冷汗,开始改口叫他罗振宇老师,然后灰溜溜地回去重新准备。就这样,我们来来回回打磨,我在线下做咨询、讲课积累的自信,几乎被摧毁殆尽,5个月后,《5分钟商学院》才终于上线。这时,我们的第一篇课程,已经来回打磨了50稿。
产品,不是技术或能力的输出。技术和能力是属于你的,产品是属于用户的。为什么不少教授讲不好课,不少科学家做不出东西?因为缺乏“产品化”,也就是把你的技术和能力,按照用户最能接受的方式打碎、打包、打磨成产品。
运用:
那我应该怎样产品化呢?
如果你有知识,祝贺你,但记住,知识不是产品,能被用户接受的书、音频、视频才是产品。
如果你是药师,你有一个配方,祝贺你,但记住,配方不是产品,方便食用的胶囊才是产品。
如果你是理发师,你擅长理发,祝贺你,但记住,理发不是产品,一个像李翔那样的发型才是产品。
今日得到:
添加到知识账本
划重点
1. 什么是产品化?技术和能力,对用户没有直接价值。只有把它们打碎、打包、打磨成产品,才能真正解决用户的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产品化。
2. 怎样做到产品化?你至少可以考虑几个方向:对象感,你服务于谁;场景感,他在什么情况下用你的产品;价值感,你的产品能解决他什么问题;结构感,他用的过程体验如何?
3. 产品化,用在个人身上也一样。你自己,是身怀绝技的一组能力,还是用户界面友好的产品呢?
096丨产品化:你是身怀绝技的一组能力,还是用户界面友好的产品?你公司销售的,是技术,能力,还是产品?你的产品化做得如何?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吗?
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与大家一起,过过招。也别忘了把今天的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也许能够帮到他。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这是你在商业道路上成长的第96天,期待你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