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语三·第六则·下
秦穆公讨伐晋国,俘获晋惠公,在朝堂上,秦国大夫就如何处置晋惠公爆发了争论。
秦穆公给出了这几个选项:杀了晋惠公、驱逐晋惠公、放他回去、让他复位。问大夫们哪一个对秦国有利?
先出场的是公子絷(嬴姓赵氏),他的建议是杀了晋惠公,断了晋国朝臣的念头。驱逐不可能,晋惠公夷吾可能会去勾连其他诸侯,放他回国怕他知道秦国内部的祸患。吴曾祺注释说公子絷知道秦穆公的老婆晋国的穆姬会包庇晋惠公。如果起复,君臣合作也可能成为秦国的忧患。所以公子絷建议杀!
《国语》是君臣行为的理由集,并以历史后果来验证这些理由,达到教化的目的。大概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行动的理由范本。
公孙枝不赞同公子絷的意见。他的理由也是基于国家战略安全,公子絷的理由我们熟悉,杀了以绝后患,这个建议最是痛快:会给我们一了百了的错觉。公孙枝说秦国大败晋国,羞辱了晋国的将士,又要杀他们的国君以加重这种羞辱,那么儿子想报杀父之仇,臣属想报杀君之仇,别说秦国应当担忧,谁摊上这事都得掂量掂量!
公子絷反驳说:我哪里只是杀晋惠公。我还要让公子重耳代替他。晋惠公是无道国君,人人都知道,公子重耳的仁德也是人人都晓得。战胜晋国,这是武。杀无道的晋惠公立有道的重耳,这是仁。战胜了而且没有后患,这样的处理是智!
公孙枝始终定义秦国战胜晋国是种羞辱。所以他说羞辱了一国的将士,又说我立有道的国君来管理你们,恐怕行不通吧?总之要解决羞辱对方的这个问题。否则,会让诸侯看笑话。赢了却让诸侯看笑话,这不能算武!杀了弟弟夷吾立哥哥重耳,如果重耳因此对秦国感恩戴德,那么重耳也就不是那么仁德。假如不忘亲人,就是再次施恩而不成功,不可以说是明智。公孙枝看到了重耳的独特困境。因为为父亲尽孝,重耳在前面与夷吾的国君之位争夺战当中,选择了无为。如今弟弟被杀,作为仁义的哥哥,如果没有复仇行动,那就是前后的行为逻辑不一致。
公孙枝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让晋惠公回去,和晋惠公缔结和约,恢复他的君位,但把他的太子做人质,让他们父子轮流呆在秦国,国家就可以没有祸害了。
这个方案得到秦穆公的认可,照此执行。这一次秦晋之战,秦国取得了黄河以东的土地,迈出走出关中平原的第一步。
笔记:最初秦国立夷吾是为了让晋国弱,没有东方的强邻,秦国东进之路会更容易一些。如果抓了并杀了晋惠公,那么这个目的就达不到。反而会让晋国团结一致。这是历史上常见到的场景:分裂的国内因为外部的危机而被迫团结一致。公孙枝的眼光很毒辣!
打完,收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