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刚看完九边的《向上生长》,观点很正,文章很实在,道理很受用,一种如沐春风的舒爽感觉。
书中有3句话让我印象尤其深刻,时刻警醒自己。
描述一:人生的三次妥协:第一次承认父母是普通人,第二次承认自己是普通人,第三次承认子女是普通人。承认的目的是为了告诉自己:奋斗没有捷径,天道酬勤,笨鸟先飞,踏实是根本。
描述二:书中提到了一个词:硬指标,即数量指标。通俗的讲:就是用数据说话,通过量的累积才能达到质的改变。那现在给量定个目标,动起来,埋头冲量呗!
描述三:人们通常高估一天能学会的东西,但经常低估三年才学会的东西。其实就是警醒自己:不要眼高手低,所有美好的东西都靠坚持和积累,没有捷径。
总结一下就是:认清自己,行动起来,坚持积累。
欣然接受以上3个观点的同时,不由自主的就想到了目前正在进行的日更写作这事。
日更开始:下笔难,难也要做!
动起来,写吧!管你写啥,写啥都行,关键是写。不光是某个人,大部份人起初不晓得写啥,那就从最简单的个人经历开始,看到啥写啥,想到啥记录啥,就写日常琐碎,今天的天气,今天遇到的人,今天去了哪里,干了什么事,描述就行,写出来。开始的每天我都在写琐碎。
日更经过:坚持很痛苦,痛苦也要坚持!
码字都是以年或者十万字为计数单位的,不要以为几天就能有很大的进步,我曾幼稚的以为可以速成。无数过来人特别提示:在没有达到几年或者几十万字硬数据指标时,啥都不用考虑,想了也是白想。
写的过程我经常感觉很煎熬,一要思考写什么,二还要能坚持,前辈们说这两个要是都做到了,基本就没太大问题了。
每天都写,写什么呢?头发抓掉以后才想明白,喜欢什么写什么:喜欢电影写电影,喜欢旅游写旅游;看到什么写什么:今天发生了啥新闻,啥感受?自己家和隔壁家的鸡毛蒜皮,有啥想法?不用太深太广太到位,就把自己的真实阶层和真实感受想法写出来就行。
每当我鼓励自己坚持的时候,都要进行很多的思想斗争,会找很多借口,太忙了太晚了太累了不想写,没想到写什么干脆不写,这些都是常态。即时快乐是自然本性,坚持是克服熵增,逆人性而为,肯定有难度。明白这个道理,同时也深知,要想变好,靠的都是自律和克制,坚持与否,关键还在自己。
日更结果:一直走在路上,总有风景可看。
我的日更中断了N次,到如今,不管有没有人看,我还是在顽强进行着。最开始的自嗨,无人问津,到现在偶尔有人评论点赞,有那么一点点小的进度。没有想过最后的结局,但我坚信最后自己一定有变化。因为要持续写,就必须持续阅读,持续观察,持续思考感悟,有持续的能量注入之后,才有可能持续的输出。先不管这种输入输出的效率和质量,人这种生命体和大脑本身有自动调节的功能,可以在行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动的调节修善,哪怕很微小,通过多次调整也可慢慢达到另一个更稳定更好的阶层状态。
我想这是日更最大的魅力,在行进中坚持,在积累中获得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