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大学时,什么事情最让你惶恐?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他们说高中时代是最幸福的时候,即便是艰苦的高三。因为那时不用过于考虑未来的方向,只有高考,只要拼命学习,考取高分,一切问题都是有解的。
但大学则不同。每次看到高校双选招聘会时,都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不是自己走向了社会,而是社会在朝自己逼近。
摩肩接踵,嘈杂拥挤,人们拿着一张简历,被裹挟进巨大的人流里,脸上对自我的怀疑和对未知的焦虑显露无疑,不知道这张纸上写的资本足不足以和别人抗衡。
对未来的恐惧远远大于期待,是当下大学生的普遍现状。曾经上过一节生涯发展规划的讨论课, 大家在课上积极发表着感言,很多人面对未来采取着躲避性的策略。
“很迷茫,但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何必想那么远呢,到时候一切都会有答案的“
”也想学习,但是就想在宿舍刷剧,打游戏,那么逼自己何必呢,做人开心最重要了。“
听到这些,我想起了之前在操场遛弯时听到的一段对话。一个女生说你们毕业以后有什么打算,另一个人说现在考研来不及了,大概只能找工作了,可是大学毕业生遍地跑,自己也没什么特别的优势,想想这四年好像什么都没干就过去了。随后空气陷入了一片安静中。
其实我们都低估了时间流逝的速度。很多人说起过往,都有一个独特的句式 ”如果当时我.......,或许现在就能........“。挥霍完大把时光的感觉有如一场宿醉,朦胧迷幻,很不真切。醉时及时行乐,举杯尽欢,醒后困顿惘然。许多人只记得开头结尾,中间的过程被压缩成一个薄片。
有人调侃大学生分成两种,一种是痛苦的哲学家,一种是快乐的猪。前者在图书馆和宿间两点一线,后者在宿舍里做一个快乐的“肥宅”。
肥宅们在不间断的刷剧,吃鸡中找到短暂的快乐,但这种快乐带着流动的质地,稍纵即逝,是空中楼阁,给不了我们关于未来的笃定。
曾看到一句话,写的十分贴切:
“年轻时,我半是向往,半是恐惧一种漂浮生活,青春而放纵,只注重酒精,夜晚和当下,充满歇斯底里的欢乐与难过,从不平静,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清晰的理解与充分的掌握。它是浪漫的,也是残酷的。浪漫在于抛开一切未来,现实获得的放纵感,残酷在于有一天我们终将站在时间的河岸回头看待它,青春已经远离,现实重占上风,那些日子留下的欢乐对比着现在的残酷,那些日子留下的伤口则始终不能愈合。”
就像之前一个学姐跟我说的那样,很多挂掉的科目需要积攒到最后清考,还要完成论文和实习,还要在考研和工作之间抉择,那一刻她知道了自己要为往日欢愉潇洒付出的代价。
2
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们,心安理得的花着父母给的零花钱,活得惬意舒适,目光所及之处是美好祥和,不知道外面世界的竞争与厮杀。
我们似乎忘了为一件事情提前准备的意义,过于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必然直。”
可船到桥头未必直。
走出校门后,很多人真的傻了眼。凭借自己的能力找到的工作只能将将满足生计,许多未曾想过的事情扑面而来,他们一时乱了阵脚,猝不及防。
很多事情到最后都会被迫得到解决。但被迫解决的都不是最优解。
相比之下,有一些人一路走得顺遂,平步青云,但是没有人知道,简历上那一个个看似普通的筹码需要耗时多久,需要付出多大努力才可以获得。或许就是其他爱人对着电视剧男主角花痴的时候,拍着大腿遗憾那局游戏输了的时候,他们在不断为自己的未来添砖加瓦,让自己今后不陷入尴尬狼狈的境地。
人们感慨有人总被眷顾,人和人之间的境遇相差啊如此之大。但我们早就为以后的故事埋下了伏笔,一切结果皆有迹可循。
之前看到一句话说的是人生有一段试错的经历无妨,青春年少,完全有时间有机会从头开始,无需慌张,因为只不过是殊途同归。但这并不是颓废度日的理由,不努力的借口。有谁不想早日踏上正轨,笃定地先前迈进呢。
有一个女生去面试,和其他两个人一起群面。竞争对手无论从能力,履历各各方面都强过她。
强烈的对比催生了巨大的挫败感。碾压,秒杀,丢眼。她的脑海里被这些字眼充斥。
原来,曾经颓废的日子早晚有一天要加倍偿还回来啊。
其实早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每天无忧无虑,但到了大三之后,不得不思及未来的方向,开始着手准备。大家的生活的一下子变得“正经起来”。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积谷防饥,早为之所。
无法决定未来,我们却可以为它提早谋划,不至于陷入困窘的境地。
云边有个好望角
后记:大三了,自己时常陷入一种不知名的焦虑之中。在宿舍热火朝天的聊天里,有关未来方向的问题永远是最佳冷场。
脚下正在走的这条路会通向哪里?未来的确定感逐渐消失了。考研,工作,出国,创业 。人们给出的答案大相径庭。
对于未来的迷茫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属,也有中年危机,老年的困窘。但最后需要明白的是为今后捋出一条思路,这件事只能靠自己。
别过没有方向感的生活。在通往未知的路上我们都在等待,有时是量的积累,有时是一个意料之外的转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