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工作片段,看看是不是我们的日常:
在QQ群/微信群回复用户的问题,处理他们的反馈信息;
接投诉电话:“你们这个APP太难用了!!”,使劲安抚;
团队准备做一个活动,我在旁边做会议记录;
看行业里大家都发什么,我要去复制粘贴啦;
看大家都怎么蹭热点,我要东拼西凑复制粘贴啦;
……
不知道这个工作片段符不符合你,我只是想说,这样的经历,谁都有过。
它被具体称为“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或新媒体运营。这些碎片似的工作充斥在工作中,让我们感觉自己是跑腿打杂,出不了高大上的作品,更没那个能力,想找个路子学习,又没那个路子……
如果这刚好是你,那么可以来三节课感受一下。三节课是专攻互联网运营的线上课程,节节都是大白话,案例又真实,分分钟让你感觉这不就是我的问题吗,还有很多牛逼的小伙伴分享他们的听课心得,一个个自封运营小白,说的话6得像总监!作为P1级别的学员,我分享一些学习心得,如果感觉我走心了,那三节课的好处就不言而喻咯。
第一个阶段:和学生时代无差别的运营小白,可做助理 4K
如何判别?就是我只会复制粘贴,不知道粘给谁看,他们看了有什么反应,我干嘛要做这个事;这样的一个状态,大概就是小白,因为我们脑海中还没有一个成型的做事思路和因果关系链。这个没有关系,因为大家都这样,说好听的是执行和熟悉业务,但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仅限于这一个环节,要想方设法弄懂前因后果,它一定是一件大事里的某一个细节。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哪里有动态,有不懂的,就学会提问和自学。
第二阶段:慢慢独立负责一个小项目的初阶运营,可做专员 8K
如何判别?专业技能上有一些突破,如策划、数据分析、文案写作等方面,能够主动工作,并独立完成。比如我开始独立运营个公众号、微博官方号等等,我知道说哪些话,如何回复,对数据如何处理,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这些流程逐渐变成自己的工作状态,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思维开始有互联网运营的样子,这种思维比执行更重要。
第三阶段:能够带小团队业务骨干运营,可做主管 15K
如何判断?在1-2项运营方面专精,领导开始让你带领小团队做一些活动,你开始需要分配现有的资源、拆解任务指标、向下传达命令,像个小班长那样,会有人听命于你了。做个比方,比如领导给你一个具体的运营指标,告诉你这个月公众号粉丝增长5W,预算为****元,你要如何分配这个预算,以及如何拆解5W这个指标,如何分配给团队的人,需要找哪些其他团队配合等等,这些问题开始由你做决定、执行以及效果反馈。
第四阶段:跳槽到其他公司能当经理的运营,可做经理、专家等 25K
如何判断?这时候你的思维和动脑,要比执行值钱的多。你的运营专业技能平衡发展,雨露均沾,方方面面都做过且成绩不错,你了解几个行业,理解这些业务,知道某一段时间需要做哪个事情,砍掉哪个事情,对公司的资源心里有数,懂得如何调配。这大概就是,一个活动或者产品的生死都攥在你手里,怎么能更快更健康走下去,都靠你的手段和思维。
第五阶段:和马云肩并肩的运营,可做COO、总监、合伙人等 25K+
如何判断?你都能和马云级别的人开会决断了,心里还能没点谱吗?你在运营工作上超过6年,对团队、产品、资源、用户等多方面的理解很深,而且会有自己一套做事风格,你同时负责好几个产品的运营工作,对不同产品的定位和趋势有完整的理解,对这些不同的业务和产品制定运营策略。这时你为公司带来的利益不仅仅是现有产品规划妥当,更是和外部沟通谈判、扩大业务的时机,所谓钱多任务重,你能开口漫天要价,就要负起这个责任。
都是大白话,也是刚入行的小白,我们多多切磋互相学习咯。这个薪资就是一个参考值,你自己能拦多少事,就拿多少钱,不要好高骛远。
杂谈:
最近去京东面试,一个运营岗位,我知道自己很期待这份新工作,可以继续做我喜欢的内容运营。虽然现在还没能知道结果如何吧。前两天刚做好一个职业规划,感觉都在起步阶段,慢慢完成自己的短期目标。
这次面试很多问题,大概和三节课里讲的内容相关度很高,阐述经历,哪些地方让自己感触最深,有没有哪个事开始没有希望了,后来因为一些运营手段恰到好处而起死回生。运营的leader很好,就好像在和一个老朋友聊天,她听我娓娓道来,又对我提出问题,有时候也会笑一笑表赞同。不知道结果如何,这是一个不错的经历,不枉我从北四环一路地铁杀到南六环。
希望我们的运营之路是盛世太平,是百家争鸣,层出不穷带给用户好的体验和快感,用一个个产品去给生活增添乐趣,而我们又赚得钵满。产品和用户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辅佐,扶摇直上九万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