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某进步群中群主分享了他与儿子之间的互动,群主是一个创业企业家,他的儿子现在在美国就读。他想他的儿子帮忙将PPT翻译成英文,结果看了以后被他儿子狠批判了一顿。
他的对这件事的分享如下:晚上请儿子帮我翻译PPT成英文版,儿子看了我中文版的PPT,认为都是“垃圾”,被儿子这样评价,我开始心里有点不爽,我耐着性子听他解读:儿子说,你的PPT通篇都是讲你自己如何好,都是自说自话,你首先明白这PPT是给谁看的,然后梳理出这些看PPT的人,如果使用你的产品有怎样的好处,如果是To B 业务,客户都是理性消费,你要告诉他用了你的产品如何可以赚更多的钱,其他都是“扯淡”。如果是To C业务,消费者都是冲动型的,你要告诉他你的产品给他带来的好处。你现在的PPT,完全是“自嗨”型,技术如何先进和消费者一点关系都没有。混到现在,自认为有头有脸,就这样轻松被一个“毛孩子”给训得哑口无言。
从他字里行间分享里看的出,他确实是“耐着性子”在听,他的儿子可能在讲的时候用了一些不是让人特别舒服的词。比如说他的PPT是垃圾,甚至用了“扯淡”这种极其不让人舒服的词。即便不是这种父子关系,而是朋友应该也没有人喜欢自己做的东西,被人批判的一无是处。绝大部分的人还是需要被激励和鼓励的。
从他儿子给他的一些建议来看,我觉得还都是干货很有料的,而且特别是基于客户的角度去分享的,但是人首先是情感动物,当情感没有被照顾到的时候,可能大脑会自动屏蔽掉所有的信息,包括所有的有效信息。我们的潜意识在想,我为什么会被这样对待?我做错了什么?他这样的态度的原因是什么?所以总而言之,主要的关注点却不在说的内容上的,而是在于情感上。
所以反观我最近几年一直反省的我之前与家人的沟通,与我弟弟的沟通,甚至是这几年带了团队以后与下属的沟通,我充分发现了我的问题:我可能很好心,我可能很有想法,我可能很容易看到别人需要改进的地方,我甚至可以找出帮别人改进的方法,也能将这个方法说的很具体,很行之有效,但是,我唯一缺的是打开对方的耳朵,唯一缺的是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情感。而这个简单的唯一,却让我和对方无论如何也走不到同一个点上,而这个简单的唯一就相当于两让我与对方处在平行世界的人一样。即便方法再好,即便你想法太多,也无法通过对方实现。
越是成功的人越谦逊,有容乃大。所以我很感谢我的老板,虽然我之前一直锋芒毕露,但是他却能把我用的很好。不见得他就喜欢我说话的语气和表达的方式,但是他就是能发挥我最大能动性。所以做老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甚至说做老板是非常辛苦的。考虑要怎么去把团队的最大能力发挥出来,而弱化自己的角色,这个我认为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所以我发现的那种非常厉害的人的话都是很包容的,就是像水一样。哪怕被别人触犯了,但是仍然还会让别人有机会站在他面前去表达新的想法,这样的人不强都不可能的。
经过这几年的反思与调整,充分体认了有一句话叫做解决事情之前先解决情绪。通过教练式管理的培训,我学会了有效倾听的方法。而且我有那么多优秀的人在我身边给我做榜样,我相信我也会越来越优秀的O(∩_∩)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