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关于少年的成长历史,它的主人翁汤姆索亚是一个聪明顽皮却奉行内心道德原则的孩童。很多时候,这个儿童让我想起自己,想起自己儿童时期的一些事,那个时候的自己会出许多洋相。
但是,我并不像汤姆索亚那样那么聪明,小时候我爸倒会跟别人说,“这孩子笨蛋……你看他反应不过来……”,诸如此类,不过也不是经常说。我想也许爸是一方面在为我的许多笨拙表现跟人表示歉意,另一方面,也许是他想谦虚一点,宁可让我觉得自己笨拙,也不随意让我轻易陷于骄傲或蔑视他人的状态。
有一个时间,我一度觉得爸教育孩子为什么不以鼓励和支持为主,而老要贬低自己的孩子,难道不怕给孩子造成内心的阴影吗。后来,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进,我开始认为爸对于我是聪明还是愚笨的评价并不那么重要,要是我本身愚笨一点那说明爸没有错,要是我本身聪明而爸却和人说这家伙笨头笨脑,这反倒有种“孙子兵法”的意思,能而示之不能,在竞争中不会轻易落得败局。但这还是小机巧,更为主要的是,我开始认为愚笨一点,是换一种理解方向后得到的智慧。机巧的人仰仗机巧,愚笨的人行事愚笨,愚笨的按照自己愚笨的方式行事反而仰仗的是真诚,或者说傻人用傻办法。
老实的推进工作,也许并不比机巧的推进慢,有的时候反而还会快速。不是有一句话,常说,慢就是快。就像阿甘说,傻子就是傻傻的去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事,只会傻傻的方法就傻傻的用,其实,这并没有偏离事情发展演进的基本轨道,到最后实现稳妥的推进。
如果以一个人是否走正道是否有偏移这个标准来衡量,傻子的笨拙执行反而是聪明的,而聪明人的机关算尽反而出现偏移生出事端,这倒是有点傻了。要是,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也许人人都是聪明人,人人也都是傻子。聪明和愚笨是相互嵌套,或者说是相对的。你在你不知道的领域探索,一定会遇到疑难杂症,你的处理很可能被专业人士认为很笨拙,可在你擅长的领域,很可能你会觉得某些外行人的做法很愚笨。在你有过经验的事情上你仰仗着聪明易于投机取巧走捷径,遇到不会的东西,又可能回到谦虚谨慎老实推进的状态。
想通这个以后,我就明白爸说我聪明也好,愚笨也好,不是最重要的,这个说法本身并不针对我这个人,而是针对我所做的一些事,一些我对人对事的反应。即便,他是针对我这个人而说,意思是他儿子就是愚笨的,那其实也没什么,并不能本质上影响我。为什么呢,因为,我已经懂得一个道理,他评价里的我并不完全等于我,我可以不必依靠这评价。就算退一步,他评价我的确是愚笨的,可我也只是在某些地方愚笨,我有其他擅长的地方是不愚笨的,甚至是聪明的。因为,谁都不是全知全能。网络上有句话,大意是这样的,谁不是一边骂别人傻逼,一边被别人骂傻逼,想想,难道不是如此吗。看看特朗普,今天说这个明天说那个,好像很有道理,可是,网上骂特朗普的人不也是到处都是吗。我们在A方面可能是专家,可在B可能是傻瓜。
弄清楚这个问题以后,对于我来说,一个关键作用是,安然的行事。于自己聪明的时候不要太得意,于自己愚笨的时候没有自卑自怜,规律就是这样啊,这是我正常的样子,我犯错了出洋相了,没错,这是我进步中正常会有的状况,在这里愚蠢一次,下一次你也许就看不到我的愚笨了,因为我就此变得聪明一点。
另一点,我认为尤其启发的是,傻傻的做,源于傻的外在行为和傻的内在动机的一致。“这么做很傻”很可能是一个外部视角投过来的判断,不足以说明事件本质,“这么做真的傻吗”却是一个独立的从内部视角审视的方式,一个傻瓜傻傻的去坚持,很可能不是去对抗外在的阻力、压力、议论纷纷,而是根本上他对这些东西视而不见,他只不过是依照内在的原则,他奉行的是内在的善良和操守,他实现的是内在的认知和外在行动的一致性。而外人没有这样的认知,所以会把这人与之对应的行动理解为傻。就好像,阿甘跑步就不是为了宣城,为了粉丝,他遵守的道理很简单,他心里就是想要去跑一跑。简单的发心,最后,他觉得不想跑了,简单的停止。没有想别的,没有顾虑那些陪跑人该怎么办。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傻子的一面,那我们该跟他傻傻的学点什么呢?
我想,是奉行你内心的善良,并如你内心奉行的那样行事。
别人说你聪明也好,愚蠢也好,不重要,迟钝点,奉行了内心,也就不随意盲从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