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的故事【191】 倒座庙
小留流第305篇
上回聊到,极少数观音庙为什么坐南朝北要倒座呢?请客官抬头观瞧庙门上的楹联,便可知晓一二。
联曰:
问观音为何倒座?
恨众生不肯回头。
莫非菩萨告诫我们苦海无边?还是告诉我们回头是岸?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海淀观音庙为何倒座呢?是菩萨生气了?还是悬有“问观音为何倒座?恨众生不肯回头。”这副楹联呢?
都不是,我们翻一翻史书,观察一下海淀的人文地理,奥,就会明白了。自古玉泉山的玉泉垂虹,汹涌澎湃,奔流而下汇集成湖【昆明湖】,而后又是一路高歌流经古长河,过万寿寺辗转进了幽州城【北京城】。
再看万泉庄依旧沉浸在一片的泉水叮咚中,映托着海淀的湖光山色。时光流转,明万历皇帝的外祖父李伟,可以说是一位酷爱山水,富有诗情画意的性情中人,生性好玩儿。这一天,兴致勃勃乘船到了万寿寺上得岸来,举目一望,呜呼呀,美,美,美连呼了三个“美”。船也不坐了,美啦、美啦的一路向北就下去了,越走兴致越高。但见山美,水美,尤其到处是汩汩的泉水,喷的高的,涌的矮的还有静静无声流淌的。绕过一片湖泽【丹棱泮】,更美了,那是垂柳烟烟,水绕柳走,更有西山映日别样红,这把老李头儿乐坏了:今儿呀,我就不走了,在“沙家浜”扎下去了,什么呀?在海淀镇扎下去了。
得,时间不长,眼瞅着海淀北部的山水之间,咕叽下子就冒出一个大园子“清华园”。大家知道自从朱元璋建立大明以来,极力推崇佛教,到处建庙,先后御制了许多振扬佛教的论文和诗谒,收录了“明太祖文集”等。这老李头儿也不例外打造清华园时也不忘建造寺庙,首先在清华园的正南盖起了一座大庙“观音阁”。这是我们之前聊过的观音阁,它是集佛教、儒家和道教为一体的“综合大学”。
老李头儿求学心切,在综合大学的基础上,又在观音阁之南,既海淀镇的最南端创办了一座救苦救难的“专科大学”观音庙。这么一来,从万寿寺来海淀清华园,首先经过倒座庙,然后是观音阁这才到清华园,三座建筑在一条南北线上。
为寻求菩萨庇护,特将最南端的观音庙倒座,目的请求神灵实时保佑海淀和清华园。
【倒座庙】
据1989年版的(北京名胜词典)记述:寺庙三楹,上下两层阁楼式建筑,有东西配殿各三楹。阁楼为箍头脊硬山筒瓦顶,前出廊,廊置宝瓶样栏杆。阁楼正中置紫檀木雕刻神龛一座,内供木雕千手千眼金漆观音像一座,高1.45米。造型生动,工艺水平很高,阁下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泥塑座像三尊,像前置供桌一张。楼前立石碑一座,碑文列记捐银善士芳名,庙门口有水井一眼,石水槽一个,磨刀石一块。
在除四旧的年代,家家不是砸碗就是摔瓶儿的,有的家儿不舍啊“这么好的瓷瓶儿就砸了,太可惜了”,于是找点油漆就给刷上了。看这四平八稳的红木太师椅,也太扎眼了,抄起起锯子刺棱、刺棱就把椅子背给锯下来了,当板凳用了。当然这“倒座庙”里的观音菩萨纵有千眼也没有逃过此劫,被人们从二楼的宝瓶栏杆上扔了出来,纵有千手的观世音,也没能撑住自己的檀木身躯。
后来我上中学了,学校是“海淀中学”,这中学的前身是“曾格林沁宅园”,在西南宅园墙外不远就是苏州街,街心就是那座“倒座庙”。那个时候上课和学习,依旧是爱咋地就咋地,我常常爬到教学楼顶,远眺海淀镇,近看倒座庙。这个时候的倒座庙已经归了生产队,变成了一座“宠物医院”,所养宠物就是大马,专项业务是“钉马掌”。
院子里立了两根大木桩,距离有一匹马的长度,把大马的头拴在一头的木桩上,大马站在中间,用粗绳子一圈一圈的把木桩和大马捆在一起,这样大马就动不了窝了。钉马掌的师傅拿个小凳子放在大马下面,圈起一只马蹄子放在凳子上并绑扎好,再看师傅拿出錾子和锤子,叮叮当当就开始给马修指甲,修好后再钉上一个铁马掌,就像给马穿上新鞋一样。
据说铲下来的马掌泡水浇花特好,我也跑去捡点碎片,这碎马掌灰不溜秋的也没个形儿,也不好看,拿回家后泡在玻璃罐头瓶里,虽然我家没种花儿,可拦不住我泡马掌水呀,开始瓶子里还水是水,碎马掌是碎马掌,时间长了下面的水就开始发黑了,也挺难闻的,时间再长,我都不知道这马掌瓶子上那去了。
好在倒座庙还在,生生坚持到了1988年,苏州街也要重修了,感觉倒座庙站在路中间太碍事了,一个字“拆”,这座矗立在大路中央好几百年的“倒座观音庙”就此永远的消失了。
2020年6月10日星期三 小留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