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厚宅古韵 “活水明塘”

厚宅古韵 “活水明塘”

作者: 老范知事 | 来源:发表于2017-10-20 14:09 被阅读26次

    厚宅古韵 “活水明塘”

    在遭受了无数次的历史浩劫,历经文化大革命人为的毁坏,许多乡镇的古迹被毁殆尽,能遗留下来并保存至今的古建筑寥寥无几。

    我老家的 “活水明塘” 是仅有的保存较完整的景观古建筑。

    家乡地理位置独特,依山傍水,一条小水渠从村中穿街而过,另有一条小水渠绕过半个村庄而并入总渠。村中街巷纵横交错,房子白墙黑瓦,有着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味。

    “活水明塘” 是老家对一种构筑于室内天井的方言称呼。

    “活水”按字面可理解为流动的水,只是流速不快,肉眼几乎很难看出水的流动。

    “明塘” 即清澈明净的水塘。

    从我记事起,40多年过去了,塘内水深一直维持在50公分左右,从来不腐不臭,常年清澈见底,能见到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

    “活水明塘” 整个面积约60平米,布局呈横躺的 “目” 字结构。

    底部铺的是普通石板,四壁用长条块石板围成。塘中间是6块长3米宽30公分的青石板铺成的正方形平台,平台底下四面贯通。塘东西两侧是各用6块高约60公分青石板围成的护栏,护栏中间和端头竖立着方形雕花石柱,石柱固定护栏和连接地面,石柱底部有榫头深入地面青石板的槽口,稳固牢靠。

    “活水明塘” 有暗沟与外面的水渠相连,东侧布有多个排水口,无论下多大 雨,水都不会满到家里地面上来。

    不得不佩服古人在建筑上的巧妙设计。

    通过 “活水明塘” 天井,可以看到呈长方形形状的天空。

    “活水明塘” 近貌

    当年我们住的房子是二进二天井结构。从正门(朝南)进来有一个简易小天井,穿过小天井到厅为第一进,厅后面是四扇对开穿堂门(穿堂门关上时就是完整的厅),跨过穿堂门门槛 ,就进了里间。走过 “活水明塘”  中间平台,就来到第二进的堂楼,即里屋。

    古人讲究的 “前厅后堂楼” ,应该就是这种构造。

    当年我就睡在堂楼东侧的厢房内。

    是我生于斯,长于斯之所。

    房子是在我爷爷的爷爷手上举全力置下的,由于家大兄弟多后来分了家,整栋房子被分隔成多户。

    到了我们这一代便没有一个住在原来老房子里,唯有 “活水明塘” 依旧忠实守着这份家业,看护着厅堂,完整地保存着历史。

    “活水明塘” 留存着我许多童年的印记。

    记得当时由于刚看过电影《鲤鱼精》,对影片中鲤鱼成精后,从水中缓缓而出变成人类进行迷惑的片段印象深刻。当我晚上躺在床上听见 “明塘” 里鱼跃出水的异常响声,不由得会一阵紧张,幻想那鱼会不会也成精变成人来迷惑我,吓的直往被子里面钻,连气都不敢出。

    到了炎热的夏季,我们更喜欢到 “明塘” 边玩,又阴凉又可以戏水。

    一次,一个小伙伴顽皮,穿着凉鞋短裤爬进 “明塘” ,钻到中间平台的青石板底下不见了,叫他好几声也没回应,顿时把大家吓坏了,我连忙跑去叫他家人。等急急忙忙赶回来,他已从青石板底下钻出,正与小伙伴吹着他的 “壮举”。

    平台底下与水面留有一截空隙,所以他从下面钻出来头发都还是干的。

    挨一顿揍是少不了的。

    为此我们被限定只能戏水,不能下水。

    过不久我们没忍住又下水了,爬进 “明塘” ,光脚踩在塘底石板上靠着石壁绕着四周走圈圈玩。

    当年家里都没有冰箱,“明塘” 里那清清凉凉的水是最大诱惑。

    到了下雪天,望着通过天井飘下来的片片雪花,总能引起无尽遐想。

    要是积雪足够,还可以在平台上堆雪人,把雪人做成警察模样,让警察在家里站岗值勤。

    古朴厚实的 “活水明塘” 伴随我度过整个童年,走过少年。

    如今乡村都在大规模的拆迁改造,许多被发现的古迹也得到了重视与保护,有的还被开发成旅游景点。

    其实开发也罢,保护也罢,都不过是一种形式。

    古建筑承载着众多历史痕迹和悠久文化,除了保护还应传承,弘扬。

    古建筑那份真真切切的历史沧桑感,随着岁月的沉淀,只会越来越厚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厚宅古韵 “活水明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hv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