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音乐在中国的发展主要以钢琴音乐为其代表。
可分为西方钢琴的传入、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代表作曲家及作品共三个部分。
西方钢琴的传入
• “明万历28年,西洋人利玛窦来献其音乐。其琴纵三尺,横五尺,藏犊中弦七十二,以金、银或链铁为之弦。各有柱,端通于外,鼓其端而自应。” 此时的“西琴”应是古钢琴中的击弦古钢琴。

• 其后,在1639年(明崇祯十一年),意大利传教士毕方济进呈崇祯帝“西琴一张,风簧一座”。
• 次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明宫制作新琴未能成功,但修复了先前利玛窦进献的西琴,还用中文写了一本介绍古钢琴的构造与演奏方法的《钢琴学》。
•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时候中国人接触拔弦古钢琴。

• 乾隆时期,包括钢琴在内的西洋乐器有了进一步发展,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时宫中配置有西洋乐队,古钢琴是其中的一件乐器。
•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之后,清廷实行闭关政策,中外交流的大门随之关闭。
• 1840年,西方列强用洋枪大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大批外国商人和传教士涌入中国,钢琴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正是借由这些传教士及教堂的建立而得以实现。
• 英国商人摩德利在中国本土开办“摩德利”琴行, “摩德利”钢琴成为当时中国本土销量第一的欧洲钢琴。
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我国开始了建设专业音乐教育的进程,北大音乐传习所、女高师音乐科、北京艺专音乐科中有了系统的钢琴教学。我国第一代钢琴教授和其有国际声誉的演奏家均是由“上海国立音乐院”培养出来的,如丁善德、李献敏、李翠贞、宋工一等。

• 随之而来的是钢琴音乐的创作。
• 1915年,赵元任的钢琴曲《和平进行曲》发表,这是迄今所见中国人写的最早的钢琴音乐作品。


• 此后,钢琴音乐作品在国内陆续见载。
• 1918年,商务印书馆刊印的《进行曲》一书是我国最早出版的钢琴谱。
• 1934年,俄国作曲家齐尔品发起“中国钢琴曲征集”活动,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一举夺魁,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钢琴音乐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得到空前发展,作曲家的创作技法也从单纯模仿新古典主义、印象派等技法发展到从中去寻求一种适合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新技法。
•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青年作曲家、演奏家迅速成长起来,老一辈作曲家也表现出巨大的创作热情。如马思聪的《舞曲三首》、江文也的《渔夫舷歌》。与此同时,一些钢琴演奏家(郭志鸿、倪洪进、李瑞星、刘诗昆等)也参与了钢琴曲的创作。其中,由殷承宗、刘庄、储望华、盛礼洪、石叔诚、许裴星集体创作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我国创作钢琴大型作品的开端,把中国钢琴艺术推上了新的高度。

• 由于历史的原因,“文革”时期中国钢琴事业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
• 改革开放以后,钢琴音乐重获生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研究逐渐恢复,出现了许多颇具浓郁民族风格且带有新技法的钢琴作品。如汪立三的《兄妹开荒》、黎英海的《阳关三叠》、储望华的《新疆随想曲》。

• 进入20世纪90年代,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提升,钢琴在中国大地以狂热的浪潮普及开来,一时间涌现出新一代青年钢琴艺术家(朗朗、李云迪等),中国的钢琴音乐提高了原有的创作水平,拓展了音乐风格,创作方法走向多元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