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085747/7a5b16b0d36410f7.jpg)
今年春晚,一支素笔描摹的舞蹈《晨光曲》,将旧上海弄堂里东方女子的旗袍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想起木心先生在长篇散文《上海赋》中也有数段关于旗袍的描述,写得活灵活现、精彩纷呈,读来着实耳目一新。
“春江水暖女先知,每年总有第一个领头穿短袖旗袍的,露出藏了一冬天的白臂膊,于是全市所有的旗袍都跌掉了袖子似的,千万条白臂膊摇曳上街。”《上海赋》描述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抗战结束期间,号称“东方巴黎”的旧上海风情。上述这段生动的描述,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当时的上海女子对于美、对于精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短袖旗袍露白臂膊,就是引领春潮的时尚密码。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85747/5490dc3253dc0b2d.jpg)
“上海人一生但为’穿着’忙,为他人作嫁衣裳赚得钱来为自己作嫁衣裳……,就旗袍而论,单的、夹的、衬绒的、驼绒的、短毛的、长毛的,每种三件至少,五件也不多,三六十八、五六得三十,那是够寒酸的……旗袍的里层用小纺,即薄型真丝电力湖绸,旗袍内还有衬袍,是精致镂花的绝细纯白麻纱,一阵风来轻轻飘起,如银浪出闪,故名’飞过海’。”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怎有栩栩如生的娓娓道来,真佩服木心先生对上海女子的旗袍情节分析得如此透彻到位。
“旗袍并非在于曲线毕露,……坐下来淹然百媚,走动时微风相随,站住了亭亭玉玉,好处正在于纯净、婉约、刊落庸琐。”在先生看来,旗袍之美并非在于曲线毕露的炫耀,更重要的是,坐、走、站的仪态与姿势都要与旗袍的风韵相搭配相映衬。
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宜穿旗袍呢?先生亦说得很具体:“西方任何种族的女子都与旗袍不宜,东方也只有中国女子中的少数,颀长、纤秾合度,脸椭圆,方才与旗袍相莫逆。”
……
美妙的文字如信手拈来,浓郁的旗袍风情,荡漾着一种绚丽的诗意……欣赏先生笔下的旗袍之美。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