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监狱》一书中,早年州运营的监狱总是因为各种支出而给州财政造成很大赤字和压力,而当私营机构承包监狱运营时,州政府不仅每年的支出减少了,甚至还有盈利,只要谈好所需支付的委托价格或共享规则就好了,剩下的全权交给私营机构,最终结果是很多私营机构也实现了运营监狱的盈利。
这是花钱让专业的人干你不专业的事能够极大省下时间精力和成本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比如你要吃肉,你会为此去养各种禽类么?这种时间精力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是最为明显的。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花钱去菜场买各种肉回去烧就好,而不是自己去养,这就是专业分工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好处。
然而,《美国监狱》一书中还提及了私营机构为了压缩成本而做的一些不怎么为人称道的事情,比如降低医疗服务水平、精简管理人员、囚犯租赁等,这些做法的背后,其实对于企业而言都是最为简单的盈利导向。而对于每一个囚犯而言,却因此背负了很多身体和精神的压力,甚至创伤,他们需要劳动,他们得不到全面周到的医疗服务,甚至可能遭遇不幸。
与此同时,监狱也越建越多,因为入狱的人越来越多,劳动力也就越来越多,原来可能很快就能出狱的人有可能因为劳动需要未能及时出狱,很难说这和劳工租赁机制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所谓的劳工租赁,就是把狱中的人租给企业支持去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比如公路、铁路等,以此实现基建发展,又省下了极大一笔支持。劳工租赁一样会给钱,只是和市场劳动力价格相比,会便宜非常多,这种价差对于需要盈利的机构在成本管控方面可是很有吸引力的。
由此带来的是囚徒困境,他们的监狱生活可能会更加艰辛,而如果是公立机构去管理的话,囚徒大概率能够得到更多基础权力的保障,只是成本是客观存在的开销,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比较难接受的一种负债了。
再看我们公私相结合的机制,为一些大型基础保障领域不惜投入的做法确实值得赞叹,比如我们的教育、医疗、安全领域,公有机制在那些可能不大可能盈利但需要投入的方面保障基础服务、满足人们需要,私有机制在那些开放竞争的领域群雄逐鹿,最终形成了一个良性、动态、且共赢的局面。相较而言,其实这就应该是人们最大的一种幸福。
参考书目:
《美国监狱》,肖恩·鲍尔,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