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漂流笔记又回到我手里。虽然换了一个新本本,但我依稀记得写第一篇时的情景。同样的夜晚,亲密的四口之家欢度周末把孩子都哄睡后,在宝妈的陪伴下,当爸爸的我静下心来沉思育儿路上的点滴感悟。
想用同样的开头,“孩子是父母播下的一颗种子。”一年后我对当年的这句话有了新的领悟。感恩上苍不仅让我有幸看到自己与妻子的种种优点和缺点有机组合在孩子身上的萌芽版、放大版和进化版,更让我看到了它们在男宝宝和女宝宝上体现的截然不同的表达形式。这大概是二宝家庭最大的精彩。这种感受如同你看到同一个剧本被两位风格迥异的导演的不同演绎。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每个父母底蕴上都带着“拔苗助长”的潜质。有时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不谈作业父慈女孝,一谈作业鸡飞狗跳。”的俗套戏码同样会在家里上演。做父母的巴不得可以一夜之间把自己所有经历过的事、踩过的坑和得到的经验都传输给孩子。然而成长就是一个过程,谁都知道成长的终点是哪里,谁都知道早晚有一天孩子必将离开我们的呵护自己去勇闯天涯。四岁前父母是孩子的全部,四岁到二十岁父母是孩子的晚上,二十岁后父母是孩子的寒暑假,三十岁后父母基本就只是孩子的逢年过节了。从这个角度看待我们与孩子一同行走这段岁月恐怕更多的会是感伤。这样看来这些焦虑的本质似乎就成了希望早点把孩子赶出家门一般的可笑心态。
这一路作为父母的到底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除了抚养照顾,更多的可能就是早点为孩子找到自己的运行轨道了。每个孩子都是上苍赐予这个世界的精灵,每个精灵都是不同的。这点我更是理解深刻,爸爸妈妈的爱好未必是孩子的爱好,爸爸妈妈的技能短板却可能是孩子的天赋异禀,大宝不喜欢的东西二宝可能爱的不行,爸爸妈妈从事的事业在孩子身上可能完全看不到类似的共鸣。但每个小精灵来到这个世上一定有他们的使命也一定有他们的自己的天赋属性。父母应该更多的把精力放在观察这些小精灵身上,他们是来这个世上做什么的?他们的天赋在会哪个方向上?在这个多样化的世界,每一条成长的道路都可以有所成就,都可以走出一片海阔天空。不必过分在意孩子的缺点,不必抱怨孩子这点怎么不像自己,不必焦虑孩子怎么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放下所有的成见,不像才是对的,不必像任何人,她就是她自己,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成才的道路千万条,没有哪条道路是指定的、一定的、必定的。哪怕是父母自己走过的成才之路又当如何,孩子完全没有必要走你走过的老路。
尽我们所能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少种行业多少种学科,从大类开始一个一个去体会一下。喜欢么,如果喜欢就再进一步去大类中的小类里再去尝试,逐步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白自己的属性。我想这将是我未来几年的育儿计划,就算一个都没找到也没关系,孩子并不是没有天赋,可能只是她的天赋在她这个年龄还未体现,仅此而已。
这就够了,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有什么奢望不要有什么焦虑,应该更多的享受这个与孩子陪伴探索的过程,因为这个成长的过程才是真正美好的东西。
执笔至此,我不由亲吻一下身边熟睡的两个小精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