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朋友《湮灭》这部电影所以想了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思想
《湮灭》:用科幻和惊悚反思科技,有一部好莱坞女性作品平心而论,我想为《湮灭》打7分。但很多时候,我会为一些其他因素为影片加1分或者减1分。给《湮灭》加上1分,是向这部具有强烈作者电影倾向的电影和导演致敬和有些个人感情色彩来表达我看完影片之后的兴奋和敬意,同时对通过非官方(网飞这个“烂片”接盘侠)渠道观看的行为表示抱歉。
我分别说说这部电影的好与不足
一.好的地方:用科幻和惊悚反思科技 一、整体观感
看完整部电影,我最大的情绪感受就是“焦虑”。导演选择从女主被询问入手,将这种“焦虑”贯穿到影片始终。我们看到大量人物面部的特写镜头,镜头很平稳,但传递出的情绪却异常强烈。
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各种奇异瑰丽的画面,鲜艳到无以复加的花朵、景观壁画一般的霉变真菌、诡异恐怖的变异人体解刨、头角开出梅花的梅花鹿、水形的树、人形的植物,在高饱和度的色彩和平稳的镜头下,呈现出美丽的画面,但我们却无心欣赏美,我们感觉到的尽是无比的“诡异”。
鳄鱼和熊的出现,承担了影片惊悚情节和氛围营造的任务。同时,鳄鱼和熊也承担着主题的表达,特别是熊,当发出人声,而且还是求救的声音,长相变异的熊来到被捆绑的主角们身边,那种紧张、恐怖、甚至是恶心的感觉,让人头皮发麻。
二、主题思考
豆瓣影评中,有位朋友对影片涉及的基因科学进行了科普,非常受教。我没看过原著,抛开原著内容和科学知识,从一个普通电影观众的角度来说,我看到的是导演对基因科学不断发展的焦虑,甚至是恐惧。这也是我感受到的影片的主题。
下面,我就通过解读一些情节来探讨一下导演的思考:
1、灯塔。灯塔是为船只指示航线的,外星文明的降落点选在了灯塔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表明了导演的思考:基因科学,或者说更加先进的科技是否是人类的未来?人类是否应该沿着科学的道路前进?
2、五人探险组。领队是身患绝症、孑然一身的心理学家,一个是能医不自医的酒鬼,一个是有自杀倾向的物理学家,一个是丧女、遭遇家庭悲剧的,女主就不说了,看出来了吧?全是一群生活有缺陷的人,都遭遇了社会的、伦理的或者说道德的困境,特别是女主,出轨、丈夫神秘失踪 ,但她们正在遭遇的,是更大的困境,颠覆了她们的认知,她们看到的动物不是动物(鳄鱼长着鲨鱼牙,熊说着人话,鹿角开出花……),植物不是植物(人形的、水性的……),人也不是本人,她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如何认识自己?这难道不是更大的社会伦理困境?
3、凯恩。不是热刺球星哈,是女主的丈夫。回来的凯恩肯定不是以前的凯恩,是复制人?或者说克隆人。女主在DV中看着自己丈夫自杀,看着另一个丈夫回到自己身边,她该如何面对这个丈夫?这还是她的丈夫吗?和这个丈夫在一起算不算又一次出轨?她是否应该像上次出轨一样感到内疚?这难道不是比单纯出轨更复杂的伦理困境?还有最后那个终极困境——我还是我吗? 导演的思考和影片传递的情绪是一致的,对科技发展的焦虑,甚至是恐惧。
《湮灭》:用科幻和惊悚反思科技,有一部好莱坞女性作品三、总体评价
导演的功力很深厚,对影片节奏、叙事的把握几乎无可挑剔。对女主心理和情绪的描述交叉剪辑、层层递进,对闪光内的描写也是层层推进,从长着鲨鱼牙的鳄鱼到头角开花的鹿,再到说着人话、面目全非的熊;从五彩的花到景观般的真菌,再到人形的植物和水性的树;从人兽混合(开肠破肚的士兵),到人的基因改变,再到人的复制克隆。如同展现科技发展的过程一般,逐步引起观者的焦虑和恐惧感,最后引发对先进科技的思考。不论是情绪渲染、叙事节奏,还是悬念和惊悚感的营造,都非常到位,让观众沉浸其中。
《湮灭》:用科幻和惊悚反思科技,有一部好莱坞女性作品
二、不足之处 故事概念被玩坏 过于烧脑
一.从故事角度
整个替换的概念已经玩烂了,新意不在这。并不认为这部电影就比超体好多少,未读过原著,讲真无法理解为什么评价这么高
首先为什么派几个未经过训练的女性进去?虽然给拿了枪但并未接受过训练,如果有突发情况,几乎是送死。
好吧,他们不是士兵是科学家,不能要求太高。那么如果是各种“学家”为何丝毫没有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唯独女主万能,当兵7年还能当上生物学教授!恩,是个神人。而且剑桥来的“物理学家”原来是捣鼓电台录像机的,厉害了!心理学家领队看到人被抓走无动于衷,队员看到领队无动于衷完全不感到奇怪也毫无怨言,直到死了人以后才表现出不满,也对,第一次又没死有什么好急的,而且这个情绪压制的太好了。同时这个“物理学家”一开始显得很技术宅,看破红尘,中间变得胆小、慌乱、试图逃避,后面又突然冷静了还打死了骷髅熊,哇,这个转变,德芙般顺滑!哦对,那个膜会改变人,对一定是这样。毕竟“护理专家”还突然发狂了把队友都绑了起来啊!唯一正常的“地貌学家”半夜有动静出来看不带枪不看身后,被叼走,这个的确很正常,不过多发几个夜视仪应该花不了多少钱吧。
其他人都凉了之后,情节才开始变的真正顺滑一些,就好像导演想讲述的东西只有娜塔莉波特曼一人能够体会,或者导演想讲述的只想要由她一人演绎所以把其他人该弄死的弄死,变树的变树,变烟花的变烟花。
但是即使这样,细胞分裂还能分裂出来衣服!甚至能分裂出来手表!而且合着这个外星人吸一滴血,用血液里面的一种红色球状细胞,恩,然后一直复制,出来就是个人型了,哇,从脸上吸某种“红色的干细胞”然后先形成人形再分化也是屌屌哒!恩,没必要在意这种细节。
二、《湮灭》提出了一些有趣的、与剧情紧密相关的问题,但是没有给出答案
比如,当Lena团队进入“微光”时候,她们的时间凭空消失了三四天。如果后续情节能有更多解释,从肤浅的意义上来说,会让观众感到满足 另外,第三幕令人感到有些混乱,或让人感到,影片不确信如何给之前剧情中埋下的种种元素做个收尾。
三、总结评价
逻辑硬伤太重,虽然张力不坏,制作不差,但整体故事的沉浸感与科幻世界的营造还是明显的失败,剪辑尤为糟糕,谈不上结构的情节跳跃实为叙事大忌,老娜的表演虽驾轻就熟,但耐不住剧本情绪的狗屁不通,配角统统陪跑,无一立得住,连简单的首尾交代闭合都没有做到,谈何叙事弧线,机器姬是匠气,这连气都没有了
《湮灭》:用科幻和惊悚反思科技,有一部好莱坞女性作品其他媒体评价!
“一场豪华的、令人惊叹的视觉盛宴,带来了真正的形而上学力量。”(《娱乐周刊》)
“太过挑战。” (《芝加哥太阳时报》)
“大预算的科幻小说不会比这更尖锐,与令人兴奋。” (The Daily Beast)
“这道嘉兰所出的难题,在模糊性中透露着自己的勇气。”(《滚石》)
这是我对这部电影的看法与思想表达
希望大家能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看法提供火力支援!
网友评论
《湮灭》确定在中国内地4月13日公映,将会正面遇到巨石强森的科幻动作片 《狂暴巨兽》,这对于《湮灭》而言,可是一位强大的对手。
该片的配乐令人印象深刻,由先锋音乐家Ben Salisbury 和Geoff Barrow创作。充满了无调性、不和谐的声音和节奏,它起初有点侵略性——这绝对是惹人注意的手法,让音乐不仅仅是融入场景的背景。但这其实很棒,因为音乐与电影的主题相吻合,并且唤起了由“微光”中发现的威胁所带来的不安和紧张感。
《湮灭》的本质像一个谜箱,与丹尼斯·维纶纽瓦《降临》和J.J.艾布拉姆斯的一些作品类似。也就是说,影片的设置,比结论或尾声更精彩。对于那些不认可谜团、不爱独立思考的观众来说,看《湮灭》恐怕没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