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课郝老师提到了管建刚老师的职业生涯史,不禁让人心神荡漾。对于我这样语言表达能力弱,公开场合讲课心里怦怦直跳,不知所言的社恐来说,也许写作值得一试。
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进入网师之后,我发现这一点在我们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他们有书可读,所以他们的阅读史通常比较丰富。而像我这样喜欢读书,但家庭条件不好,家长也不知道阅读的重要性的孩子,我的阅读经历就比较有限,被阅读的滋养就非常匮乏。进入大学后,本应在更广的天地里遨游,却因一下子太放松而被网络的花花世界迷了眼,专业课并未深入阅读。后来为了追求读书数量,更是养成了浏览的习惯,浮于表面,几乎没有深入阅读,更别提是那些难啃的经典著作在我心里内化吸收了。
起初,我还为自己读了一些书籍而沾沾自喜,想着自己在公众号和简书上留下了总计四五十万字的文字,完成网师的作业应该并不会特别费劲。在网师的几次作业中,我绞尽脑汁想写出的作业,最终成绩只是获得良好。缺乏理论的支撑,又因缺少合理的规划,每天忙于各项工作,能坐下来细读书籍的时间少之又少。加上这几天学校举行第一次月考,不但要监考,考试结束后需要在上课的间隙马不停蹄改试卷,怎一个忙字了得!
每每想到自己要求学生写日记,学生还十分厌烦,觉得我在剥夺他们的时间,我每天必须雷打不动地预留两个小时来批阅他们日记的辛苦,他们全都视而不见。而对学生来讲,他们不会理解我每日听写的意义,更不会懂我让他们写日记的真意。对他们来说,日记只是一项任务,一向让他们十分厌烦的任务,他们随意应付,每天只写两句简单的流水账,就那几行字,还书写潦草,龙飞凤舞的流水账,每日毫无营养的内容,让人看了眼晕。
原本以为我做的这些起码能收到一定的成效,但从他们的月考答卷来看,我所做的这些并未给他们带来真正的进步。反复给他们听写的词句,考场上他们依然不会,那些要求背诵的文章,他们依然很是陌生,有些学生就算是背诵了,结果写到试卷上依然错误百出,这次月考结果令人非常不满意,心高气傲的我备受打击。看着他们毫不在意的模样,我焦急中夹杂着些怒意地低吼道:“你们若还这样下去,就算再写一年,也不会有任何进步……”
身体有个年轻小姑娘,每天抓学生读书背书,甚至夜晚抓到了寝室,学生看到她就抱头鼠窜,惹得寝管抱怨连连。学习本应是个人的事情,是否总是需要老师一眼不眨地盯着,同样的东西改一千遍,直到他们做对为止呢?真心觉得累,想到之前自己不也是那样子吗?作为老师,每天这样做真的有意义吗?
这时突然想起了在新网师的学习中,助教老师不辞辛苦发布任务提醒,但总是有人不听,不是说太忙忘记了,就是总因这事儿那事儿而错过了,或者是自身底子太差,总是做不好就拖延。其实,第一次作业的交付,我就差点错过截止时间,我不但记错了截止时间,还弄混了所选的两门课授课时间,一起兴起看下钉钉群,结果发现了助教老师的提示任务,于是匆匆写就四千字的阅读史,在截止时间的前一小时提交到了指定邮箱。虽然最后获得了良好成绩,但看了优秀作业,我心里清楚地知道我离优秀还差十万八千里路程。第一次作业,我写了大约四千字,内容多为叙述,思考较少,更未涉及未来的规划。第二次作业是写职业生涯史,虽然我酝酿了几天,几经修改,成稿写了五千多字,但依然只是获得了良好水平,评审老师给出的评语依然说我的叙述生动,但缺乏理性思考。我早已清楚自己的问题,那是因为我所读的理论书籍较少,理论框架不够丰富,所以很难用理性的思维来分析问题。
每天看似很忙碌,但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因为缺乏思考的缘故,一日一得的目标也很难实现。我想学习管建刚老师的职业生涯史,学习他研读论文的精神,我想做课题,想写论文,但还没有行动起来就已给自己若干退缩的理由:时间少,任务重,问题重重,该有自知之明,那些高大上的工作是我一个穷乡僻壤的老师能做的吗?谁不是只盯成绩,你为何非要弄那些虚无的东西呢?但加入新网师就是为了进步,看到大家优秀和耀眼,我也立下了宏愿要坚持每天打卡,每日阅读一小时,学习李镇西老师的四个不停加一片爱心,要在网师的引领下,沉下心来,茁壮成长,寻找那个令自己惊讶的“我”。事实上我在言语上总比行动高大,其实跟学生不是一样吗?
做一只犟龟吧,就算爬,也比停下来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