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因理想死亡年龄而生的随感

因理想死亡年龄而生的随感

作者: 樱伴笙歌 | 来源:发表于2023-05-20 20:45 被阅读0次

        《人生的智慧》中叔本华提到理想的死亡年龄是90-100岁。在90岁前多是由于疾病而逝去,并不是毫无痛苦地,宛如睡着地死去,是非正常死亡。因此《吠陀》中将人的寿命定义为90-100岁之间。以前我有个阿婆,从我有印象起她看起来就是年纪很大的样子了。看到我总是和蔼地笑。初三的时候我还尝试过用蹩脚的土话和她说过几句话。后来没多久她就走了。

        听我爸说她“走的方式很好(大意如此)”。我好奇:“何为好?”

        他解释说阿婆走的时候不是悄无声息,而是等到家人得到通知、见上最后一面后才去世的,没什么痛苦。

        我听后相当震惊:不应该是宛如睡着一般才为最好么?我爸补充道:“中国传统上子女是应该在父辈去世前见他们最后一面的。”可是死亡是非常个人的事情啊,即便是子女也无法同父母一起经历死亡的。既然是非常个人的事,那么不应该希望自己的亲人在离开这个世界时更少些痛苦吗?我认为在亲人离世的时候能陪伴在其身旁最好,但希求这样的事情成为传统便是相当病态的了。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母亲去世时并不像他人一般,而是下完棋,饮酒两斗才放声大哭,口吐鲜血。亲人死前见上最后一面对于子女或许是幸运,但对于经受那痛苦的逝去之人却是超级残忍呐。

        有一个视频,说一个博主看到,一个高三男生在百日誓师大会上收到妈妈给他写的、她致癌了的信。那个博主说她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妈妈怎么这样啊,这可是高考欸,高考那么重要。旋即反应过来:那可是妈妈欸,怎么会有事情比妈妈还要重要呢?很惭愧,我的第一反应也是这个。这说明我们在应试教育的不断重复强化下,竟是养成了高考无比重要,家长必须不能影响孩子考试心态。那么死亡教育和传统孝道就全部得让道了?荒谬。有评论说这是因为中国传统对仕途的追求和母亲应该为子女付出的观念。但古代亲人去世还要披麻戴孝三年不得为官呢何苦怪怨传统?另外我还看到一条视频,是关于我们的吃苦崇拜的。大概是说有的人因为自己的认知水平比不上他人,便宣称“人要懂得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并且这吃苦还并不是精神上的磨砺,反而限定在了身体上的吃苦。仿佛在肉体上收到鞭打越多便越傲人一等,互相攀比谁受的苦多。那条视频的博主就提出疑问:“难道在我们这里追求快乐都成了一种罪吗?”

        有时我会想,我现在的知识储备已经比很多古代名人多很多了,履历也比他们多。所以即便我现在已经到了暮年将逝之时,我也无悔。林黛玉曾说:“我是为我的心而活。”所以就算我的心说它很痛苦,我也是为我的心而活。叔本华也建议说,要将每一天当作新生。我们可能我以为今天是与昨天别无二致的相同的一天,实际却是完全崭新的一天。每当你睡去,便是在给死亡偿还利息,偿还得越多,离归还本金(死亡)的时间就越长。

        印象中三毛也是读过叔本华的,可她在《倾城》中却说自己常常消夜,感叹时间不够。我其实十分赞同时间不够。总想着多看就是赚到。我想这一点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相关文章

  • 你一定要是个孩子

    #为什么太阳这么红我却这么冷~越接近真相就越冷# 爱刀之人,必死刀下。卯卯因"理想"而生,却也因"理想"而死,穷其...

  • 向死而生,向阳花开:死亡,尸体,那些生命中的死事(上)

    向死而生,向阳花开:死亡,尸体,那些生命中的死事(上) 1、 对死亡的最初记忆,何时何地因何人而起,早已忘记。此时...

  • 年龄随感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带走了我太多的童年幻想,留给我的只剩不懈地努力,且行且珍惜,网络游戏靠边站,与人交往和为贵,说...

  • 不凡之城——世界矾都

    这是一座因矾而生,因矾而生,因矾而衰的小镇,世界矾都位于温州苍南矾山镇,这是一座因矾而生,因矾而生,因矾而衰的小镇...

  • 《随感·死亡》

    我曾以为,有雨就该有黑云压境。有乌鸦就该有孩子的尸体!可曾想这昏暗的世界我竟连那浓密的黑云都看不清,直到乌鸦的叫声...

  • 死亡随感

    今晚,母亲来海,在闲聊中说起,家里的一只猫咪死了。至于怎么死的,估计是被人打死或是被车撞死的。 听闻此信息,心里一...

  • 死亡随感

    太太的爷爷在102岁高龄时去世,无法确认到底是因病还是自然死亡,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因为很严重的疾病而离开人世的。...

  • 爱情

    两情相悦甜蜜如斯; 不会因分别而淡薄; 不会因距离而生疏; 亦不会因年龄而受阻。 相许信任乃是爱情的灵魂, 无论多...

  • 因爱而生忧,因爱而生怖

    因爱而生忧,因爱而生怖 中年以后的吴秀波有个习惯,他出行从来不坐飞机,简直唯恐避之不及,甚至高铁都不坐,2010年...

  • 课堂-----塑造生命的殿堂

    --- 读新教育之理想课堂随感 教研室 李继贤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因理想死亡年龄而生的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wo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