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三条石猴学艺的时间线
- 1、石猴阳寿342岁,善终。(第三回里大闹阎王殿,私改生死簿,生死簿里明确记载,勾魂使者也据此勾结)
- 2、在方寸山学艺十年。(前七年基础学习,后三年七十二变等)
- 3、到方寸山学艺之前在南詹部洲寻师八、九年。(被菩提老祖赶出方寸山,石猴离开花果山已经二十年)
由此可知,石猴下山学艺已经是320岁了,属于暮年了。而在这之前,石猴过了300余年逍遥自在的山中生活: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
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
过惯了“神仙”生活的石猴,在自己的暮年放下自在的生活,重新出发,独自漂洋过海,(着人衣,学人说话)融入全新的社会之中……
平心静气的语言之中,石猴精神面貌跃然而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试问,换作我自己,问三个问题
- 放得下山中闲适的生活否?(舒适区)
- 暮年还勇气重新出发否?,面对完全未知的领域
-
心中梦想能一直坚持下去否?
主动离开自己舒适区,独自前往寻师,哪里寻,不知道。寻谁,亦不知道……
(忽然想起电影宝莲灯,陈香救母,寻孙悟空,在哪里、不知道。)
也许一切都是生活,记住目标,从脚下开始行动,至于在哪里、如何实现,不知道。且行且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