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目前还没有双十一的消费数据出台,可以想像,效果大不如从前了。对于实体与虚拟两种经济形式,在如今的环境下,可以想像得出实体经济是有点惨淡的。
明天是周末了,餐后黄狗说想出去走走,顺道去逛一逛商场,会不会像网上一样打折火爆。周边有不少的商业步行街,既然明天是周末,那咱们就逛远一点,去最大的环球中心看看,也对得起出去走一走这份心情。
去之前可以选择几种交通工具。开车、骑机车、滴滴,围绕着出去走走,最后还是选择了坐地铁。
晚上七点,当我们散步快来到地铁口,出站的人群蜂拥而至。路边的火三轮有序地排队拉客,这种不成文的规定,应该是同行长期的默契行为。整街四车道,活生生地除去停车位、火三轮两路变成了两车道了。
路边的摊位五花八门,有车摊、有三轮摊、有架子摊、有铺地摊......放眼望去,做小餐饮的居多,卖水果的其次。吆喝着,呐喊着,派生出比实体店面还热火朝天的景象。繁荣的背后就怕听到“城管来啦!”,然后就像潮汐般快速而有节奏地涌动与散去。才一会工夫,刚刚是小贩们的吆喝声,庚即变成了城管们的呐喊声了。一个是为了生活,一个是为了工作。
难呀,双方都不容易。
我们站在了下行电梯上,空无一人,而对面的上行电梯上,人流涌动。像极了节假日的高速路,进城的廖廖无几,出城的寸步难行。
环球中心与地铁口是相接的,可以说是无隙衔接。挨着之前,在这个周末的时间里,不说是人山人海,至少也是人流川流不息了。如今,没见几个人。偌大的建筑体内,灯火通明,人气却大打折扣了。
商业体太大,我们在一楼找了一辆免费观光车。车上坐得满满当当的,到第一站时,车上的人全下了,只剩下我们俩。司机也就没有兴趣再兜圈子了,我们也就罢了。后来才知道,车上坐的全是这里下班的职员。我的乖乖。
当时到这里来逛,是冲着商场会打折的,可我们从一楼望向顶楼,整个楼层静悄悄地,连促销海报都没有一幅。完蛋了,双十一不适合实体店。
逛了一圈,给我的感觉像是去了趟澳洲,那地方地广人稀呀。三三两两有人出入的,只剩下餐饮行业了,再有点人气的地方就是电影院和游戏厅了。逛商场与走夜路一样,有人的地方才更有兴致,太清静了反而觉得有点惨得慌。
现在的实体店基本是为虚拟商城的背锅者,或许也是受害者。逛街逛商场,大多数都是过过眼瘾,看中的东西基本上是从网上购买的,实体店的成单当然就少了。实体店的功能就是让人们把商品呈现于眼前,起着比对与对比的功能。
难呀,实体店不容易。
没了购物欲望,肥水不留外人田吧,留个纪念,去趟洗手间。从男洗手间大大方方地走出一位女士,佑大的地方太安静会让人产生找不准参照物的错觉吗?目中无人,目中确实没人。
罢了、罢了,赶紧打倒回府。不要因为在外面鬼混时间长了,而遭意外隔离。保持绿码通行,码上回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