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旅居了八年,去了大观园七次。一来因为离得近,二来因为喜欢《红楼梦》这部巨作。
上初中时常跟着老唱片机学唱徐玉兰王文娟的越剧《葬花》,《金玉良缘》《哭林出走》《焚稿》,《宝黛初见》,深深地为其词句所折服:未著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我和你,同桌吃饭同床睡,如一母所生的亲兄妹,我和你共把《西厢》读,你心中早有口不言…今日里黄土垄中独自眠…而当林黛玉以为宝玉移情别恋,她心灰意冷,焚烧自己为宝玉所写的诗稿,如片片蝴蝶火中化。《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更是家喻户晓: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是一朵青云刚出岫。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 。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每当哼唱着这些曲子时,就有冲动去北京的大观园看看。那一次也真是去了,从大兴坐122公交车直达大观园。
都说北京城的水少,可是不知道哪来的蜿蜒的小溪 ,小溪长满了的荷花和睡莲 ,吸引了很多的游客。 而我则期待进入大观园 。
进入园中,然后便是"曲径通幽",这一条小径几道弯弯,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后来得知这条小径的名字是宝玉起的 。从"曲径通幽"穿过后,整个园林的美景并开始展现 。"怡红院"、"稻香村"、"蘅芜苑"、"潇湘馆",一直到省亲的别墅,每个院落都来自原著中 。对于一个读不太懂《红楼梦》的我,突然看到了立体的红楼巨著出现在眼前 ,且那些爱读的诗句便在眼前,可看可摸,可吟,想象着《红楼梦》中的诗情画意,久久都无法平静 。
而且各个院中的人物的展现也是栩栩如生 ,如怡红院中的贾宝玉,潇湘馆中的林黛玉……都一一展现了 。他们似乎并没有离开这个院落,而是一直生活在这儿 。记得那年,在元妃省亲的花轿上,我还和孩子一坐为快,并拍照纪念呢。其实更让人留恋的是巨著中的诗词,宝玉虽然无心八股文的学习,却热衷于诗词 。
恰逢“美好易居城·大观园”杯与今年的高考题目要求。
作文题目中所提到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是《红楼梦》第十七回的内容,这之前,贾府为了挽回家族的颓势,借迎接元春省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园林,而这个新建的大观园,恰好成了贾政对贾宝玉的一次“试才”契机。
当贾政看到园子中一桥上有亭子,看到桥下有流水,立即想到了《醉翁亭记》里的句子“泻出于两峰之间”,想要用这个“泻”字。可是宝玉觉得这个地方是用来欢迎贵妃娘娘回来的,用“泻”字不好,以为欢迎皇家的人应该有一种贵气。他认为“泻”字只点出了水,没有点出花。因为这个地方不但有水,旁边还种满了花。所以,他提出了两个非常漂亮的字“沁芳”。
还有一处,也足见宝玉文字之功底。在另一个有着乡村气息的景点,有人说可以叫“杏花村”。宝玉冷笑说:“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他提出说:“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这个直接“拿来”的名字,大家听了以后也都拍手叫好。
佩服宝玉用词之精妙。我和姐姐也一直因为爱红楼诗词而爱上填词,其斟字酌词之苦,只有自己知道。
一纸调笑令,三腻秋雨行
秋雨1
秋雨。秋雨。淋透蝉鸣蛙鼓。
分明草枯叶黄,怎有火烧北窗?
窗北。窗北。雁阵乱飞节拍。
这一首,为了表达雨的力度,我把“湿”,改成”透”。雁阵乱飞的“乱”,也是用心良苦的选择。有被雨淋湿的乱,也有思乡心切的乱。
秋雨2
秋雨。秋雨。消除暑气几许。
荷蓬羞叠罗裙,柳枝垂泪问询。
询问,询问,秋色横空谁忍?
这首想起水浅叶枯的菏塘,秋色横空的凄凉,柳枝只是陪衬。
秋雨3
秋雨,秋雨。绵绵缠缠起舞。
离人影没斜阳,相思入骨断肠。
肠断,肠断。恰似柔情款款。
这首把秋雨浑然天成浓浓的乡恋。断肠的相思,恰似柔情款款。包含了对亲人,爱人,朋友的所有情感……
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衣裤单。
真正的秋雨已带来雪的信息,而填完这三场秋雨,虽有绞尽脑汁的狼狈,却有更多的欢欣,虽然不太完美,遣词造句还待琢磨,只是学填词的路上更进了一步。
尤为欣喜的是第三首,一气呵成,一气过关。我把草稿发群里后,蕙若的三个“夸夸夸”,让我孩子般地笑了。
最后借蕙若的一首词以奋发,以铭志!
【西江月·琢玉】
字里行间雕琢,眉端心上回还。
醒来仍是半成篇。
还得轻弹慢捻。
仄仄平平交错,悲悲喜喜磨缠。
为寻佳句已痴癫。
赋雅孜孜不倦。
以上不过学填词路上的坎坷之一,与才华横溢的宝玉不能一比。但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庆幸的是,回到家乡后我不用再遗憾不能把北京的大观园带到家乡了。如今欣闻泰州"美好置地"十年蓄势打造千亩大城,"美好易居城"巅峰之作一一美好易居城一一大观园即将推出,我更是漫卷诗书喜欲狂,盼望泰州尽快打造好千古巨著矗立于美丽凤城之中,到时一冲动又可去一睹为快,然后再看再读再吟红楼诗词,又可跟着宝玉学填词了。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