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龙应台是几年前的事了,但就是这几年的时间,也已记不清时日了。人是多么容易遗忘往事啊!
不过,时间虽记不起,书大概是忘不了的。初读龙应台,那是影响广泛的《目送》。人与这个世界的相遇相识,常常是偶然的。比如,遇见这本书,同时认识龙应台。偶然,是源于《目送》是从图书馆换书得来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729710/4a917dafdfbd0778.jpg)
读《目送》时,就被作者细腻入心的笔触打动,她文章里所表现的柔柔深情,怕是连朱自清的《背影》与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也难以比肩。这大约是身为女性作家的龙应台所具有的女性优势吧。
至今犹记她某篇文章中的一段话: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这本《亲爱的安德烈》,我觉得许是起初就带着日后出版的意思,所以龙应台写作时,确是花了功夫,搜集了许多材料。不论如何,儿子安德烈活泼热情调皮幽默的风格,与母亲深沉、厚重、广博又富含社会学意味的文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由此约略可见年轻一代的我们与父辈们不同的思想世界和生命历程(广义的)。
书中有不少读者来信,言之深受感动。不过,《亲爱的安德烈》与《目送》相比,前者更多予人以青年人成长的智慧(见于龙应台写给儿子的文章),后者则给与我更多更深的感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1729710/062a58a6fd746331.jpg)
诚然,如读者信中所说,很多人存在着与父母儿女的感情裂痕,所以大家对龙应台母子三年36封信的以心换心的对话充满羡慕。借着本书传递的温暖和对生活价值的揭示,我想到了自己……
另外,书中妙语佳句无处不生。在此摘下几段我最喜欢的:
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框架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光是这几段话,就杀死了世界上大多数的人。还有一点启示就是:在生活中,父母与孩子实际上都是对方的学生。而且,我认同安德烈说的一句话,孩子的生命与许多东西虽源于父母,但他们实为独立于父母的“别人”,他们拥有做出任何选择的天赋权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