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粥》是芥川龙之介精彩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围绕着一个以“将山药粥饱餐一顿”为毕生心愿的小人物展开,小人物没有名字,小说中便以其卑微的官职“五品”来称呼他。整篇小说以小人物“五品”在“利仁”这个大人物的帮助下,实现其卑微愿望展开,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卑从”思维的养成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大抵总结为“屈服于实力,顺从于施舍”。
而故事的结局也颇有些耐人寻味,五品在亲眼目睹大人物“利仁”驯化狐狸并成功让狐狸“卑从”于利仁的时候,五品面对他日思夜想的“山药粥”却怎么也无法喝下一口了。小说中五品对于山药粥之态度变化,正是作者芥川龙之介的高明所在,也表现了芥川龙之介对“卑从”思维的辛辣讽刺。
芥川龙之介照片1、小人物“五品”的卑微愿望:为山药粥而活,因山药粥而卑
《山药粥》这个故事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大情节,故事的主角甚至还有些“寒酸”。他长得其貌不扬,红鼻头、八字眼,脚上是快要磨破的草屐,身上穿的是旧得泛白,蓝不蓝,青不青的短褂,下身穿的裤裙,裤脚已经破得不成样子,佩刀刀柄的贴金也变色了,刀鞘的黑漆也脱落得斑斑驳驳。人们记不住他的名字,便以他卑微的官职“五品”来称呼他。
(1)邋里邋遢的卑微小人物“五品”:没有自尊,甘于卑微
五品因为给人邋里邋遢之感,人们时常带着恶意捉弄他,比如,喝掉他竹筒里面的酒,把尿灌进去。即便是他的武士同僚,年纪长的,就笑话他长相;年纪小的,就耍嘴皮拿他逗乐,似乎这个世界谁都可以捉弄他。可是“五品”偏偏也不生气,面对嘲弄,他总是无动于衷,实在有些尴尬时,便堆笑着对人说:“莫这样呀,各位仁兄。”
“五品”这个人,虽然是《山药粥》的男主角,但是很显然,这是一个没有什么存在感,被人肆意嘲弄,甚至甘于被嘲弄的卑微人物。作者芥川龙之介对“五品”的描述,也是毫不客气,文章中就“五品”的处境,有这样一段文字:
“一个人有这样一副尊容,所受到的待遇,恐怕无需在下多费笔墨。在班房里,五品甚至不如一只苍蝇。”
故事中,作者芥川龙之介不仅对“五品”的外表之邋里邋遢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描述,对其怯懦可欺的样子也给予了较多笔墨进行描写。可见,“五品”并非是芥川龙之介要“同情”的人物,相反,“五品”正是《山药粥》这篇小说中,芥川龙之介要讽刺的人物。
从文章一开头,芥川龙之介对五品外表的描述,以及五品在面对他人嘲弄时的满不在乎,我们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五品的怯弱可欺。五品大抵属于没有“自尊”的人,面对不公与嘲弄。他似乎已经没有反抗的意识了,而他的这种状态像极了奴仆的个性,而“奴仆般的个性”无疑来自于五品的“卑从思维”。
那么,是什么让“五品”在如此卑微的氛围下这般安之若素的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2)卑微的“五品”与他的卑微愿望
故事中,卑微的五品有一个卑微的愿望,那就是“饱餐一顿山药粥”。所谓的山药粥,就是把山药捣碎,然后用甜葛汁熬制而成,因为材料相对难得,工序也比较复杂,所以是万乘之君这般大人物菜谱里面的一道菜。而五品作为一个小小侍卫,只有每年基金府贵客临门的时候,才能挤在一堆侍卫中,在满桌的残羹剩肴里找到“山药粥”,然后喝上一小口。因为五品只能喝每次宴请贵客后残羹冷炙里面的“山药粥”,而且还有别的侍卫要喝,所以五品只能喝上一点点。长久以来,五品居然把“饱餐一顿山药粥”当成自己人生唯一的盼头。
通过五品卑微的愿望,芥川龙之介揭露了五品为何面对他人嘲弄还能“安之若素”,书中的这段话给出了原因:
“将山药粥饱餐一顿,变成了他唯一的愿望......甚至连他自己都还不清楚,此乃他平生之宏愿。也不妨说,他事实上就是为这盼头而活着。为一个不知能否实现的愿望,人有时会豁出一辈子的。笑其愚蠢的人,毕竟只是人生中的过客。”
从这段描述,我们就能看出五品对他人嘲弄而无动于衷的原因了,原因大抵在于,五品活着的盼头是难得的“山药粥”。于是,只要不会妨碍他得到“山药粥”的事情,他都可以退让、忍耐,即便是侮辱他,他顶多陪笑说一句“莫这样啊”,这可以说是他最大限度的称不上反抗的“无力反抗”。
每个人活着都需要一个盼头、一个念想,这很正常。但是,五品的问题就在于他的“盼头”建立在强者的“施舍”上。当强者的“施舍”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五品活着的“盼头”时,就注定了五品的“卑微”,也是五品“卑从”思维的体现。
但是,人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有“卑从心”,一个人的“卑从”思维之塑造,定然需要一个过程,五品的“卑从心”肯定不可能仅仅是因为喝了几口山药粥就能养成的。那么五品的“卑从”思维是如何养成的呢?或者换句话说,是什么塑造了五品的“奴仆般的个性”,我们从后续大人物“利仁”帮助“五品”实现愿望时驯服狐狸的那一段情节,大抵就能找到原因。
2、被驯服的野狐与“五品”因实现而破灭的愿望:屈服于实力,顺从于施舍
《山药粥》这篇小说开篇花了大量笔墨塑造了五品的卑微的形象,将五品的“卑从”思维写活了。这个时候,我们作为读者自然会想知道五品的“卑从”思维到底是如何养成的,是什么成就了他“奴仆般的个性”。芥川龙之介并没有进行倒叙告诉我们五品过去经历了什么,反而按照时间发展顺序,通过大人物“利仁”帮助“五品”实现愿望时驯服的野狐这段经历,来暗示“五品”被“驯服”的全过程,这里的讽刺意味,也颇有些尖锐了。
(1)被驯服的野狐与“五品”之实现时即破灭的愿望
我们回到故事中,五品把山药粥作为自己生活的盼头,这次他又得以参加难得的宴会,如愿喝到了一点山药粥,可能是喝粥有些惬意,五品情不自禁感慨:“几时才能喝个够哟”。这句话被同是基金府里当差的武夫利仁听见了。利仁是一个膀大腰阔、身量超群的伟男子,当然也是一个有地位有出生的人。
利仁带着半戏谑半怜悯的语气,承诺帮助五品实现“喝山药粥喝个够”的愿望。于是,五品为了能够将山药粥喝个够,被利仁半哄半骗带到了人烟稀少、盗贼横行的利仁府所在处,“敦贺”。在未到但快到“敦贺”的时候,利仁与五品看到山坡上的一只野狐。在狐狸受惊准备逃窜的时,利仁抓住了野狐,将野狐提到眼前煞有介事地说:“喂,狐狸,听着,利仁正与稀客正在途中,明日派人来高岛迎接,切不可忘记。”说罢,利仁将狐狸扬手甩开,狐狸便跑开了。
五品一边可惜跑掉的狐狸,一边感叹利仁是连狐狸都能使唤得了的草莽英雄,不禁心生敬意。
第二天,果然有人前来迎接利仁与五品,而前来迎接的家臣告诉利仁,清晨十分,夫人失神后忽然自称为狐狸,并且传达了前来迎接主人的命令,而且浑身颤抖十分害怕的样子。
家臣觉得奇怪,但是利仁和五品自然知道缘由,这狐狸,可不就是利仁在山坡上抓住的狐狸吗?
到了利仁府邸,五品被安置在舒适的房间,而利仁的家臣已经开始为烹饪山药粥做准备了。想到第二天就能喝到山药粥,五品又期待,又有些不安。他想快一点喝到山药粥,又觉得这样喝到山药粥太容易,心中十分不安。在七上八下的望眼欲穿且伴随着不安的情绪下,五品终于昏昏睡去。
清晨,当五品醒来以后,山药粥的材料已经准备好了,不多时,山药粥便可以喝,但五品却没有了喝山药粥的欲望。在利仁略带戏谑的催促下,五品在这寒冬腊月时节,额上、鼻尖居然淌着豆大的汗珠,他捏着鼻子勉强吃了半锅,便再也不愿多吃一口。
当五品还在为如何摆脱山药粥饭局而发愁的时候,利仁忽然指向了屋檐,五品与一众家臣随即看向屋檐。坐在那里的,不就是那只白狐吗。
这时,利仁说:“狐狸也要吃山药粥,来人哪!赏些吃的下去。”话音一落,狐狸跳下屋檐,直奔院子开始吃山药粥。看到狐狸吃山药粥的样子,五品忽然放下心来,想着自己再也不用吃山药粥了。故事到了这里,也就结束了。
故事的情节有些个出乎意料,出乎意料之处就在于,当五品随着利仁翻山越岭来到利仁府邸,好不容易吃到山药粥的时候,五品却一碗都不想喝。明明五品以前将山药粥当成自己活着的盼头,并且因为“将山药粥喝个够”的愿望,即便被人侮辱,都无所谓。但是现在明明可以真的将山药粥喝个够了,却不愿意再喝了。
有人说,五品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人的愿望总是存在于理想中。这种说法虽然不能说错,但是似乎没有完全表达出芥川龙之介的意思。我想,五品之所以不愿再多吃一口,除了“愿望只能存在于理想”中这个原因以外,还可能是是因为从狐狸身上,看到了自己。狐狸的“卑从”,何尝不是五品的“卑从”呢?
(2)“卑从”思维的养成:屈服于实力,顺从于施舍
在故事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显得十分深刻:
“五品瞧着狐狸吃山药粥,回想起此前的自己,心中充满依依之情。那是受许多武士愚弄的他.....是穿着褪了色的短褂和裤裙、像丧家之犬、彷徨在朱雀大路上,可怜而孤独的他。但同时又是将饱餐一顿山药粥的夙愿,独自藏在心底的他。他放心了,可以不必再喝山药粥了,同时觉出,满头的大汗,渐渐从鼻尖上干了起来。”
《山药粥》这个故事的后半段,五品亲眼看到利仁如何驯服野狐,又从野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当野狐开始吃山药粥的时候,利仁看到的,便是那个犹如丧家之犬,将喝够山药粥当成毕生夙愿而甘愿被人戏弄、被人看不起的自己。
说起来,五品之所以活得那般卑微,是因为“山药粥”,又不是因为“山药粥”。为何这么说?“山药粥”在这里,其实就是一个代表,它代表着“施舍”。从狐狸的经历中,我们不难推理出,五品大抵也经历过狐狸所经历的“驯服体验”。
一开始,狐狸胆颤于“利仁”这般大人物的实力,但是胆颤归胆颤,狐狸的“野性”,也就是让狐狸之所以是狐狸的自然本性,大抵还没有消失殆尽;可是,当狐狸也如从前的五品一样,在利仁略带轻蔑意味的“仁慈”下,得以品尝“山药粥”的时候,便已经沦为了利仁的奴仆。于是连同自身的愿望,也变成了“主人的施舍”。这个时候,狐狸已经不是狐狸了,已经成为了与“把饱餐山药粥当做毕生心愿的五品”一样的存在。
也就是说,卑从思维的养成,不在于因实力差距而被压制的情况,而在于被压制后,将实力强大者的“施舍”当成“恩赐”。因实力差距被压制时,强弱关系虽然存在,但是并不意味着强弱关系不能颠覆,只要自己心里保有自尊,还保有上进心,就有不再受制于人的可能;但是,一旦将实力强大者的“施舍”当成“恩赐”并甘之如饴,甚至将“施舍”当成自己毕生追求的时候,这是一种类似“自轻”的行为,而这种对自己的轻视之致命点就在于,自己甚至都没能察觉到自己的“自轻”情绪。这个时候,卑从思维便会养成,奴仆般的个性便会显现。
而故事的最后,五品因为再也不用喝山药粥而感到放心,从这一点我们就能大抵看出来,五品已经察觉到自己为何会活得“犹如丧家犬”了,原因就在于他的“卑微愿望”。他的愿望之卑微,不在山药粥本身,而在于山药粥的获得方式,即“施舍”。
也就是说,五品之所以活得如此卑微,浑身上下都彰显其“奴仆般个性”,大抵就在于他在服从于绝对实力差距后,又不知不觉将强者的“施舍”当成自己的愿望。这种以“施舍”为潜在内容的愿望,才是真正让五品失去为人之自尊的东西。
所以,五品之愿望的破灭,实则是好事,这正是五品从“奴仆般的个性”、从“卑从”思维中解脱之时。在故事的最后,五品放心了,因为不用再喝山药粥了,为何不用?因为自己已经发现了“卑从”思维。五品哪里是不用再喝山药粥,他是不必再受“卑从”思维的驱使,不必将“施舍”当做“宝物”而甘之如饴了。
3、芥川龙之介对卑从思维的讽刺:顺从于“施舍”才是卑从思维的“完成时”,不要失去仰望高处的勇气
许多人都说,《山药粥》这篇小说在讲“理想存在于追求中,一旦理想实现,随即便会幻灭”。从《山药粥》中能够体悟出这个道理不假,但是以这个道理当做《山药粥》的全部内涵的话,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如果我们细细思考一番,对比小人物“五品”从渴望山药粥,到再也喝不下山药粥的经历;以及大人物“利仁”用武力压制狐狸,最后驯化狐狸的过程,我们能够分析出,“卑从”思维,或者说得更加直白一些,“奴仆个性”的养成,最最关键的一点,不在于屈服于武力之下,而在于顺从于施舍。
世界这么大,人与人之间有差距很正常,总有比自己优秀太多、强大太多的人。但是,即便实力差距悬殊,即便暂时屈从于巨大的实力差距下,只要仰望高处的勇气还在,那么自己就还是在,自尊就还在。真正让人失去自我,继而丧失自尊的,是实力压制过后的“施舍”,将他人之“施舍”当成毕生所求的时候,就意味自己自动放弃了去“仰望高处”,这时,人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默认了自己的“卑微”,将自己定义在了“卑微”上。这是甘于人下的表现,是“卑从”思维的“完成时”。
芥川龙之介在《山药粥》中所讽刺的对象很明显,即如“五品”一般养成“卑从”思维的可悲之人。芥川龙之介并不同情具备卑从思维的“可怜人”,文章中不乏用“苍蝇”、“丧家犬”等词汇形容具有“奴仆般个性”的五品。可见,芥川龙之介对于“可怜人”之“卑从”思维是十分痛心且反对的。芥川龙之介敏感地发现,实力差距虽然可以让人暂时屈从,但是却不至于把人变成“奴仆”,真正把人变成的“奴仆”的,实则是人在面对巨大实力差距时的“自我放弃”,这种“自我放弃”就表现为顺从于强大一方的“施舍”,并甘之如饴。
芥川龙之介照片小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芥川龙之介的《山药粥》之情节可能夸张了些,但是道理却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总有比我们强大太多的人,但是,面对强大者,不要失去仰望高处的勇气;更不要因为自己处于弱势,处于被压制的一方,就理所当然、心甘情愿地顺从于强大方之各种形式的“施舍”,要知道顺从于“施舍”才是卑从思维的“完成时”,这是一种犹如慢性病一般的自我放弃。慢慢腐蚀人的上进心,到最后,甚至连仰望高处的“勇气”都没了,这样的人生,将何其可悲。
参考资料:芥川龙之介 著,高慧琴 译《罗生门》,中央编译出版社。
注: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