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温暖而潮湿的夜晚,灯光照亮赛道,也照亮了空气中乱舞的小虫。成千上万的观众把上海国际赛车场塞得满满当当。
他们的头随着赛车飞驰过看台而迅速转动,一圈接一圈。每当一辆车超过另一辆时,都会在人群掀起一阵声浪。随着终点的临近,空气也变得躁动起来。
还剩一圈,许多人已经站了起来。当第一辆赛车从最后一个弯道出现,全力加速冲刺时,看台的欢呼声也开始持续。最终,半个车位之差将冠军与后来者区分。随着赛车在格子旗下驶过,整个赛场气氛也达到了沸点。
当冠军车辆绕场一圈庆祝胜利时,人们才发现有些奇怪。车里居然没人!没错,这是国内首场无人驾驶车的赛事,也是中国汽车行业值得纪念的一天。
上面这一幕并非科幻电影的桥段,而是即将在现实中上演的场景。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国际汽车城等发起并组织的2017CIVC中国智能汽车大赛将在12月11日至13日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及上海F1国际赛场举行。
2016CIVC中国智能汽车大赛届时,20余台无人驾驶汽车将在上海F1国际赛场进行齐发竞技,全面考核智能汽车信息识别、计算决策及控制执行能力。
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技术正在以超出人们预期的速度走进我们的生活。今天,SAM君想聊的是这个脑洞最早是谁开的呢,它又经历了哪些重要的阶段?
达芬奇汽车手绘图很久很久以前,大概1478年,达芬奇同学,没错就是那个传说中画鸡蛋的意大利人。在他26岁左右的时候画了一幅比鸡蛋复杂得多的图。这张手绘图是其最著名的几幅技术图纸之一,因为它被普遍认为是现代汽车的雏形,而且它可以自己移动!
佛罗伦萨一家博物馆曾于2004年按照图纸制造了一辆“自动车”,很快,他们发现这个机械装置竟然完全能按达·芬奇预想的那样工作,真是大写的服。在2015-2016年间,这辆自动车曾随“天才达芬奇展”在全球50多个城市展出过。SAM君有幸在上海站见到了它的真容。
据猜测,这辆自动车最初可能是为了米兰宫廷内某个戏剧设计的舞台道具。它可以选择沿直线或曲线路径移动。当石弓装置松开时,能量即会经由弹簧传送到链接车轮的齿轮;另外,后轮设有的差动齿轮,能满足其独立转动,这样,它便可以在没人推动的情况下在舞台上自由移动了。
根据达芬奇图纸造出来的车和模型
这可以视为无人驾驶的雏形。
现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概念出现在通用汽车1939年推出的“Futurama”展览。作为纽约世博会的展馆之一,通用汽车对1960年的交通场景进行了畅想,它不仅提出了自动驾驶概念,还提出了自动高速公路的设想:汽车配有自动驾驶系统,走到高速上就会自动生效,按设定轨迹高速行进,下高速公路才会恢复成人类驾驶。
而自动驾驶车的技术获得长足进步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尤其是电脑和IT技术开始高速发展之后。
1977年,日本筑波机械工程实验室率先开发出了,基于摄像头和模拟计算机来检测道路信息的自动驾驶汽车,而放弃了之前一直使用的脉冲信号控制方式。这辆车可以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跟随白色的路标自动驾驶,不过仍需要钢轨辅助。
随后1983年,大名鼎鼎的DARPA(即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局),也开启了名为陆地自动巡航(ALV)的计划,并于2003年决定组织自动驾驶车的比赛。不过,那时的比赛往往只有一辆车参赛,也就是自己和自己比,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赛车运动。
当然,从这个组织者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张罗这件事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这些技术能为军队所用。
同时代,我国政府也立项了“遥控驾驶的防核化侦察车”项目,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三家单位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制造。在八五期间,我国第一辆能够自主行驶的测试样车ATB-1(AutonomousTestBed-1)就已正式诞生。
2011年红旗轿车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试验而自动驾驶技术在民用市场的关注与发展得从谷歌说起。2009年,谷歌的无人驾驶车开始投入测试。
这辆被称为“豆荚车”(podcar)的产品一脸呆萌,成功吸引了许多消费者的关注。它没有刹车和方向盘,只有行驶(Go)、缓速停止(please slow down and stop)及立即停止(stop pretty
quickly)三个按键,非常方便操作;而其车顶上长得像警报器的泡泡,便是激光扫描仪,来探测周边环境以便车辆做出相应操作。
截至2015年,谷歌无人驾驶车的累计行驶里程达到了130万公里。正是谷歌的出现,许多传统车企也开始加速在智能驾驶技术方便的研发与投入。到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汽车智能网联行业百花齐放,蓬勃发展之势。
谷歌无人车和其测试监督员斯蒂芬尼·维莱加斯过去,移动意味着自由。今天,连接也成为了幸福的表达。智能化和万物互联的浪潮正让百年汽车工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移动属性加上各种连接可能,相信未来的汽车会将让时间变得更有效,让生命变得更美好。
《谁发明了第一辆无人驾驶车》就到这里,欢迎大家一起来和小Sam“侃”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