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海外党·世界讲堂签约作者合集7ef0c0e6fddf
你对留学的理解,可以变得更有意义。

你对留学的理解,可以变得更有意义。

作者: 领带Frederick | 来源:发表于2019-08-29 04:04 被阅读0次

    作为一名00后的留学生,我想和各位同龄的留学朋友,分享我对于留学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留学生的相关数据,来源是新东方2019年的《中国留学白皮书》。

    这项调查的有效样本约为6200多份,包括有留学意向的学生和家长,已有留学经验的海归群体,以及参与单位招聘的社会人士,其中学生和家长的比例约为8:2,因此数据主要还是基于留学生的视角得出的。

    留学决策.jpg

    留学决定的背后,基本由全家共同做出,或由学生本人确定的比例占据主流,且整体呈上升趋势。这体现了部分中产家庭对子女成长的期待,也包含留学生对自我提升的渴求。

    那么,决定留学以后,当身边的人问你「为什么要留学呢」?你能想到的答案或许是:

    • 有个国外大学的文凭,以后回国更好找工作......
    • 看看国外的世界,让自己拥有国际化的视野......
    • 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如果你已经有留学经历了,回到国内,亲戚朋友问你「留学这段时间有什么收获呢」?

    你回忆了一下自己在国外做的事情,可这样答道:

    • 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啊,比如自己洗衣服,找房子,做家务等等......
    • 逐渐提高了自己的适应能力吧,在不同的环境都游刃有余......
    • 学到了国外先进的知识,参加了一些学术讨论......
    留学期间提升的个人能力.jpg

    决定留学的同学,基本认可留学是有意义的,也确实在留学的经历中收获了许多技能。其中提升最显著的,按优先级依次是:环境适应能力、语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包括独处,抗压、孤独等)。

    那么这些能力对于留学生来说,在未来毕业后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之后一般都需要找到一份工作让自己在社会上立足。

    如果将留学视为一项投资,那么在选择回国就业的基础上,这项投资能给留学生带来的回报就是一份来自提供这份工作的企业,平台对自身留学价值的认可。

    那么,你对留学意义的理解,还有你在留学过程中的收获,真的能帮助你提升海归的竞争力吗?

    可能未必。请看下面这组数据:

    留学生工作优势.jpg

    当然,或许还有其他展现留学价值的路径,不一定要通过企业面试。

    不过,无论选择怎样的途径,我们都需要通过社会平台来发挥自身的价值。它背后的本质,就是将需求和供给有效地匹配起来,提升社会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如果你未来有回国就业的打算,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 你认为对环境的适应力,能在就业时展现自己的不同吗?
    • 你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可以通过学术方面的成就展现出来吗?
    • 你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提升你的创新能力吗?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对于留学生的优势评估,更加侧重于专业技能创新能力

    那么,我们回顾一下你在留学过程中期望培养的能力,这些能力与你未来的工作相匹配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知道如何体现体现自己留学的价值吗?

    中国教育部的最新留学统计数据显示,近期每年选择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大约在6万左右,呈同比增长趋势。

    在这群年龄相仿,专业相近的留学生中,大家都拥有同等水平的文凭,相同的学历,你有充足的信心能够在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独特的个体,实现自我的价值吗?


    思考以上问题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没有思路,或是答案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放心,我并不是来制造焦虑的。

    为什么我们对于留学的认知,总会局限在特定范围之中,导致我们对于留学收获的评估,在未来的工作中遇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

    在20世纪初,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 (Walter Lippmann) 出版了在资本主义的新闻学界和政治学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公众舆论》(Public Opinion)。

    李普曼在这部作品中提出了对影响深远的概念——「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

    什么是「拟态环境」呢?

    它指的是,由媒介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加工,并重新结构化后,再向人们展示的环境。李普曼认为,大众传播产生以后,我们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发生了转变。

    在传统社会阶段,没有各类媒介参与的时期,环境能够直接反应我们的行为和事件。然而在现代社会之中,我们与真实环境之间,插入了「拟态环境」,导致我们的行为难以真实全面地在环境中反映出来。

    这样的「拟态环境」具有四个特点,分别是非真实性,现实关联性,隐秘且长期存在,以及利于主流媒介控制者的社会控制属性

    手机相机所拍摄记录的信息,在充满各种算法和修图软件之后,还有各类平台对图片样式的再利用,最终分享到朋友圈的,保存在表情包中的图片,还能还原最初的信息吗?

    再来看看另一个与拟态环境相关的概念——「议程设置」(Agenda-setting)。它在1972年由唐纳德·肖 (Donald Shaw) 和麦克斯威尔·麦克姆斯 (Maxwell McCombs) 提出,描述的是是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效果。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虽然传播媒介难以改变人们的思考方式,不过却可以对事件予以强调,当强调次数不断增加后,公众对于该事件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

    主流媒体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大众讨论的热点,以及对社会环境的认知,这样的方式正在影响着我们对于周围留学圈的判断。

    信息负载的时代,我们被碎片化信息裹挟,注意力被大众传播攫取,认知资源被不断消耗,导致失去了主动思考各种信息的机会。

    回想一下,你有多少关于留学的信息,都是在排队,通勤,以及各种等待期间获取的呢?

    这些与你留学生活相关的信息,你能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仅仅局限于知道「What」发生了什么。当这样的模式形成了你的阅读习惯后,你又如何能够关注信息背后的「Why」原因以及「How」如何让信息发挥作用呢?

    当然,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仅局限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还包括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网络。

    试想一下,当你要了解校园生活的时候,你可能会问学长学姐,他们给你的信息融入了多少他们主观的看法呢?当你要咨询实习工作的时候,你会问在有工作经历的员工,他们的观点有没有可能受到立场的影响呢?

    开学阶段,你打算获取更多的关于新教授的信息,加入了CSSA和其他有中国学长学姐的微信群,看到了群里学长学姐对于教授的各种评价;实际上,有多少的评价是建立个人的喜好上的?有哪些教授的风格和教学习惯是真正适合你学习模式的呢?

    期中期末阶段,迫切需要复习的你,匆匆忙忙找同学询问备考的技巧和复习的材料;实际上,有哪些技巧是真正适合你的,又有多少材料是对考试最有帮助的呢?

    假期开始以后,你想着去旅游放松自己,查询各种旅游攻略和游客对景点的评价,对各种旅游的美食没有任何抗拒能力;实际上,你思考过在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搜索信息以后,真正适合的旅行方案具体是怎样的吗?怎样安排出行和住宿才是最具性价比的呢?

    有没有意识到,你所获取的信息,很大程度上被反复加工过,重新筛选过,提炼总结过,而最终呈现在你面前的样子可能已经同「事实」相向而行。

    想一想,你接收了多少失实的信息?你认同了多少论据不充分的观点?你你所坚信的观点和理念,真的有事实在支撑吗?

    Chaos.jpeg

    当然留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自由」的生活。我们不用再听从父母细致入微的生活安排,也不用听到班主任对我们行为的规劝,更不需要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而迷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有留学经历的朋友可能知道,我们在留学期间的「自由度」是非常高的。「自由度」指的是在完成课程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可供自主分配和管理的时间段。

    那么这段时间你充分利用起来了吗?

    当你尝试专注完成当天Assignment的时候,身边有各种干扰因素让你没法专注,学习了一段时间就会停下来做其他事情。当你晚上回到宿舍打算继续学习的时候,还是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投入到信息的漩涡当中。

    主动注意能力的降低,深度思考能力的缺失,留学生做出最优决策的能力不断削弱,进而更加依赖于已经构建起来的「拟态环境」。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将选择的权利交付给了其中的各种试图攫取注意力的媒体,或者在他人的建议中迷失自己的初心,感到深深的迷茫。


    当我们对留学生活感到迷茫时,停下没有明确目标的努力和投入,看看有哪些方式,能够我们的留学生活充实且有意义,能够对未来的规划有积极的影响。

    1)学习的动力:培养好奇心

    社会学家 C.赖特·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中曾说: ‘‘人们所需要的并不只是信息,也不是理性思考的技能。在这个‘事实的时代’,信息往往主宰了他们的注意力并完全超出了他们的吸收能力,为了获得思考技能所付出的努力也耗尽了原有的能量。’’

    那么,如何增强我们思考和探索学习的能量呢?

    米尔斯对我们的建议是,培养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有助于我们运用信息,发展理性,并清楚地分析出周边的世界发生的事情,以及预测自己未来的走向。它的培养需要的正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一种能力,由内而发的好奇心,探索未知的主动性。

    Carnegie Mellon的心理学家及行为经济学家George Loewenstein提出了让心理学界广泛认可的理论。他认为「好奇」是人的一种对于知识和信息的渴望。这种渴望可能来源于人的本性,也可能源于外在的刺激。

    前者是由内而外的,一种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常见于学习领域对知识的探究。后者则是由外而内的,是人们在特定刺激下,人类的本能引发的好奇感,常见于点击某些引人注意的文章标题。

    培养心智品质所需要的,正是由内而发的,具有主动性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能够洞悉事物本质的基础,也是主动学习和自发探索的能力关键。

    加拿大-美国实验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和科普作家,世界杰出的语言学家,史蒂芬·平克 (Steven Pinker),曾用这样一句话描述他的学习的动力。

    “I get drawn in when I feel there is something deep and mysterious going on beneath the surface of something.”

    当我感到某些事物的背后,存在深刻而神秘的东西时,我就会被它深深地吸引。

    你会在自己的生活中提出问题吗?留学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之所以存在,正意味着我们需要去理解它存在意义,思考和探索知识,概念的本源。

    不妨尝试这样问自己:

    • 在上课前,我能够积极预习相关主题,在课后向教授提出关键问题吗?
    • 参加完活动以后,我能复盘今天的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具体收获吗?
    • 遇到困难时,我是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它的呢?这种心态对于我解决问题有帮助吗?
    • 解决熟悉的问题时,我能试用其他的方法,让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更全面吗?


      iPad Pro.jpeg

    2)学习的目标:运用逆向思维

    从迷茫的状态中,开辟一条清晰明确的道路。其中一项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反向思考问题,逆向反推自己当下的路径。也就是说,想要知道「X是什么」,那么你可以先研究「非X是什么」,即「X不是什么」。

    ‘‘It is remarkable how much long-term advantage people like us have gotten by trying to be consistently not stupid, instead of trying to be very intelligent’’

    这段话来自查理芒格 (Charlie Munger),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的合作伙伴。他在遇到问题总是以逆向思维作为起点,实现了投资领域的诸多成就。

    当大部分投资者都在关心如何在股市上关注投资收益和回报率的时候,芒格关心的却是为何在股市投资上大部分人都失败了;

    当我们想要知道人生如何才能得到幸福的时候,芒格则会优先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

    当领导者想要研究企业如何不断发展时,芒格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如何走向失败的。

    我们在留学的过程中,许多人当下的处境是相似的,需要通过「逆向思维」来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路径。

    与其思考如何吸收新的知识,不如思考如何把当前积累的知识整合输出。

    与其思考怎样弥补自身的缺点,不如思考自己哪些优势可以长期保留。

    最重要的运用是,如果你暂时不能通过传统的「线性思维」规划你当下需要做出的规划,在起点不断徘徊。那么不妨尝试,从终点出发,反向规划。

    • 你毕业以后要做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 这份工作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哪些积极的价值?
    • 你有哪些优势可以在这份工作中体现?

    针对自己理想的未来生活,你可以筛选自己真正需要关注的信息,规划自己需要完成的学业,参加与未来工作内容相关的活动,实习,将你当下的生活定制化,逐步创造自己的价值。

    当我们知道自己未来的生活是怎样的以后,我们的留学生活就能够有更加明确的方向。或许你就可以参考这份工作需要具备的能力,关注能够吸引企业的创新人才有哪些品质。培养这些能力和品质,将会成为你留学生活的导向,这个培养的过程也是好奇心发挥价值的时刻。


    Study.jpg

    留学的路途,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并不是为了完成课业,取得文凭而学习,而是将留学视为一项「媒介」,一种方式,一座缩短与理想自我之间距离的桥。

    拥抱留学生活的不确定性,在挑战中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打造最独特的自己。

    参考文献 (Reference)

    Loewenstein, G. (1994). The psychology of curiosity: A review and reinterpretation. Psychological Bulletin.

    Alhanati, J. (2019, 06). Follow your passions and success will follow. Investopedia. Retrieved 06, 2019, from https://www.investopedia.com/articles/pf/12/passion-success.aspp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对留学的理解,可以变得更有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qb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