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能与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在夏衍先生的《包身工》里,包身工生活的环境是这样的:早晨,起床了,原本挤睡在地板上的她们开始坐起、挪动,空气开始搅动起来,穿错别人鞋子的,踩到别人头发的,在离别人头部很近的地方小便,一片嘈杂。之后就把墙上的桌子放下来,还要在这里吃早饭,几种气味混搅在一起……
……其中有因为倒便桶回来晚的,没吃到早饭,锅里已经没有粥了,老板娘就到锅里刮一下,又到水龙头旁冲点冷水,用她那刚梳过头的油手搅拌一下,放在这些廉价的机器面前,还要再骂上一句:“活该,谁让你懒惰,躺着不起来!”
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还能有什么选择?
儿子两岁时,我们带他到徐州去玩,早晨,大街上搭个简易的灰白的棚子,蓝色的塑料大垃圾桶摆在棚下面,垃圾桶外面像淋蜡一般往下淋着油污,看着着实让人反胃,可是刚有一波人走了,我就想坐在离垃圾桶远点的地方,把儿子放下来,谁知他紧紧搂住我的脖子,反复嚷着“不要下,不要吃饭……”,这么个小屁孩,难道也会对环境的有所要求吗?
几年前,我们小镇的小吃店,既不宽敞也不明亮的门店,在众多的门店里面淹没无处寻的感受。门墙也都是油腻兮兮的。店里四五张桌子静默的排列在靠墙的地方,塑料高凳杂乱无序的站着,在凳面的凹槽处藏了些灰尘!桌上面摆放着纸巾与醋瓶子,几只刚落下来搓手手的苍蝇,让人觉得有些恶心,也许会有人说“挑剔,是因为饿得不很”,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就会越来越挑剔,因为挑剔,要求越来越高,又促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精致……
五六年前在海南小店里吃海鲜,并没有特别的环境,极普通的小店,但服务员在开饭前端一盆开水涮洗餐具,洗去鱼腥味,让顾客吃得放心,否则,顾客要用茶水涮洗餐具,倒进垃圾桶,一桌子人都这样涮洗,地上洒的水到处都是,踩来踩去,黑乌乌的,既不干净,又让顾客觉得不舒服,哪还有宾至如归之感呢?
也曾去过这样的小店,地板干干净净,桐油油漆的宽厚板凳,桐油油漆的宽厚方桌,扎染的粗麻蓝布挂帘,上面画着一碗米线,米线上放着几棵青菜,外加一半被切得整齐的水煮蛋,简单、干净、接地气,整个环境如同学生穿校服,老师穿工装,整齐划一,质朴自然。
今天,小镇,阳光明媚,醒目的连锁店名字,有点清秀的字体,青白相间的店面敞亮又洁净!一字排开的考究的桌椅,干干净净的,每张桌上摆放着一小盆新鲜绿植,有文竹、马蹄莲、多肉、吊兰……每相邻桌上都是不一样的新鲜。几个统一制服的服务员正忙着穿梭在顾客中间……站在洁净的橱窗外,你仿佛闻到食物的各种香气……
酒店里安排早餐,餐盘里盛放着各色各样的食物不说,但看用具的考究与食物的搭配,就令人心情舒畅!竖纹的白瓷汤盅盛放细细的汤面,贝壳形状的白瓷小盘盛放着煎蛋,乌溜溜的黑瓷小盘盛放着几粒爆开花的蚕豆……精致的食物配上餐厅环境:窗明几净,清新雅致,几盆绿植,再加上几件艺术品,或几幅有意思的小画或几个耐人寻味的小摆件,舒目爽心,就会享受到食物的高贵与可爱!
空间不大,确有着家的温馨,雅致、舒适的空间配比,食物与瓷器的相映成趣,瓷器是相互呼应的青瓷花纹,那一抹松花色的米粥在青瓷小碗里静默,黄色的细丝榨菜、绿盈盈的细小青豆在青瓷小盘里秀成一小幅一小幅的青绿,让人品味留恋,而不至于急急忙忙吃完饭,然后匆匆忙忙逃也似的离开,还带着一点梗在喉咙里不想下咽的感受。
电影里,高档的餐厅,舒缓的音乐正从乐器里流淌,拥抱了温暖柔和的灯光,滑下垂顺有光泽的窗纱,拂过平整丝绒的桌布,沁到每个主角的心里,停留在瓷器的光泽与细细的纹路里,环绕着穿制服的服务生……精致的瓷器里放着厨师的杰作——各种造型,不同色泽的食物,细细地品尝,以免过快地破坏掉厨师的灵感……如此惬意的环境下,食物该会是怎样的味道呢?
……
想人类茹毛饮血、住在洞穴里时,哪还管得了那么多呢!但我们终究过了茹毛饮血的年代,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