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去煮一碗面,打开电视,看《甄嬛传》。
是标配,生活是我的,别人也在生活,忽然震惊,16岁的时候很关注他者状态,在十多年后,被消磨殆尽还是刻意为之。不能够温柔的心是僵硬的,会不会坏死,有些惶恐。
并非怕死,书告诉我们这个瞬息当秉持的正念。
也经常会忘记洗碗的时候只是洗碗,不是在吃饭的时候就发愁一会要洗碗,懒惰的人多半不在当下,心理负担重。
没办法抽掉的部分,必须自身用力,否则只会让落水者溺亡。不如不帮,想帮的以及毁过的都是不同程度理解的他人演化于自身。
封闭够牢固倒不是说不容许进入。可以进入,是对于文本内部的渴求被照见、认同,忍不住说不在乎再解说——没有这个程序,它可以是任何文本。不是不能写,它们很成熟——会受伤就说明,是真我全在,等待接通。
这才危险。
就自身层面的大众,无数个自身的大众。它切身存在,没有压抑也并未戏剧化,只是完平复启动的自身。否则就是干耗,不是成为谁,而是敞开的空门。
不需要改变原本的东西,那是刻意,该走下去还是要的,模拟背后真实的定位。能够纯净地看待那个定位会更好,可以是快销,也可以量产或手工艺,一次一个绝无重复。
和自身对话,与神对话,和你对话,与众生对话。
自我,天地,众生,这样的顺序。
不同的进化,不同的完成。
不想洗碗就不洗,胜过在心底愧疚,不洗就不是个言必行的人。
开心的话,也不是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