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择校的年代,孩子们都是灿烂盛开的花朵,老师们都是授业解惑的火烛,家长们都是不徐不急的屋檐。上世纪90年代早期的小升初简单而透明,没有择校这个奇葩的社会需求,哪所小学离哪所中学近就全部升入该初中,更没有分班考试这一活动。孩子们唯一好奇关心的是会和谁继续三年的初中同窗,六年级就是悠哉悠哉的在校园里挺拔着雨后春笋的身材,意得志满的以最高年级学长的身份审视着活蹦乱跳的小不点儿们。没有选择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遗憾,没有遗憾就没有懊悔,没有懊悔就没有选择之前的焦躁不安,急功近利,茫然所失。我的小升初只是顺着时光岁月的轨迹顺其自然,幸福快乐满满。
踏入中学校门的我们,仿佛一夜间都从毛里毛糙的小顽猴,变成稳言稳语行的小大人。7门功课也是小山似的负担,当然我们还是幸福的,没有先修,没有刷题,没有补习,在学校认真学习,回家好好复习,认真完成作业,一切都顺理顺然。没有六一儿童节礼物的时间限定,老爸送书时随心,按朝代编撰的历史丛书成套成套的买,为了杜绝我看课外书成瘾的情况发生,课外书籍也就仅限于此。
老爸的良苦用心在那时我都能体会一二,就像现在的父母杜绝手机和电脑游戏一样,那时武侠和言情小说是家长堵截的物件。因为反面的例子就活生生的成天在我面前晃来晃去,反面一:我的同桌,一个青春叛逆期被生长激素刺激的脱缰的男孩儿,上课就是桌上一本课本,腿上一本武侠,就像吸毒上瘾的君子戒都戒不掉。反面二:我的表姐,一个发育过早被青春懵懂撩拨的眩晕的女孩儿,放学回家门一关谁也不能进来,顶着学习的借口偷看小说,考试成绩一滑到底。人欺天不欺,时间是最公平的法官,你所有偷过的懒,所有努过的力,都会不谬毫厘的果报在自己身上。男孩儿没有考上高中,上了酒店服务的技校,很早就踏入社会。万幸的是,他很快就厌倦了那简单没有希望的工作,自学考试法律专业,浪子回头金不换实现了逆袭,现在是一名成功律师。表姐没有考上大学,去国营商场当了售货员,她也很快随着机构改革的浪潮下岗失业。不过万幸的是,她嫁给一个成功的老公,相夫教子伺候公婆的日子看上去也岁月静好。所以流行着一句话:女孩子学的好不如嫁的好。纵然你有遇到金龟婿的好运气,卑微失去自我依附他人的滋味也只有冷暖自知。
我也曾经干过一次课本在上,杂志在下的偷偷摸摸与惊心动魄。很快就被老爸发现了,老爸只说了一句:我以为你在认真学习。既没有没收书,也没有发脾气,反而让我感到罪孽深重,惭愧不已。老爸关门出去的瞬间,我抬手就把杂志扔进了书橱里,再也没有触及。就这样,天资愚钝的我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与心力去了解7门功课以外的丰富多彩,慢慢的开始向数理化倾斜过去。
不记得少年时做了些什么,又经历了些什么,又错过了些什么?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我已走出半生,回首再无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