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了春节,“中国式亲戚”、“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讨厌亲戚”等诸多文章便层出不穷,似乎春节探亲时代必须将上一代拧出来抽打鞭笞一顿,才能显示新一代年轻人的与众不同与优越。
“中国式熊孩子”和“中国式亲戚“我这里打个引号,我仅代指那些无趣的人,包括不尊重他人隐私、自我主义突出、话多且无趣的汇总了一切“不受年轻人欢迎”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人。
对于我而言,中国式熊孩子有时候比中国式亲戚更难对付,也更值得深究。中国式亲戚更多是由于阶层流动带来的磨合,而中国式熊孩子,背后则是整个家庭教育的缺失,映射的社会问题更值得人反思。
中国式亲戚
亲戚本身是不令人讨厌的,只是阶层不同。借用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
在我看来,“无趣的亲戚都是相同的,有趣的亲戚各有各的有趣”。
我所接触到的有趣的亲戚常分为两类,一类受过高等教育、在某一领域专研的亲戚,思想开明,能够理解LBGT,能和你谈论北京和杭州的饮食文化差异、探讨你大学专业设置改动原因。这类是属于“看世界”式交流。另一类是则是出身贫苦、遭受过很多白眼、珍惜血缘感情的亲戚,他们拜年总拿着自家采的果子送人,一杯热茶也会说声真诚的谢谢,从不敢占别人便宜,寄住在我家一晚,改日定拿鸡肉鸭肉上门;内心些许自卑,懂得察言观色,话少、懂得聆听,会关心你加班累不累,如果你眉头一皱便说笑话圆场。正因为自身生活不易,更懂得他人的难处。这类是属于“重感情”,和他们聊天,总会提醒你,嗯世界真的有真善美这东西的存在。
但更多亲戚则是停留在月薪多少、什么时候结婚、对方是做什么工作、什么时候买房等狭隘的话题,这便是我定义的“中国式亲戚”。这些话题有一个共同点,是以“窥探他人隐私”为基础,而不是以“看世界”、“重感情”为基础,他们认为血缘高于一切,坚信先富带动后福,衍生财富公有的天真想法,并盘算着更高阶层的亲戚的财富、资源有多少,以更好帮助自身和后代。在他们看来,血缘关系是拿来“用”的,是可以超越个人能力、勤奋程度来实现阶层上升的快捷工具。
而这一切根源在于他们尚处于小农经济意识,保留了农耕时代作风的劣根性,这点知乎er说的很明白 ,而你在公众号、好奇心日报、知乎等新媒体看到撰文鞭策亲戚的作者,绝大多数是早已浸泡在城市文明、怀抱资本主义思想浪潮的“新一代”(现在更多用“千禧一代”),“新一代”作者们更喜欢用“规则至上”“多元文化”这些词汇,更相信个人能力和市场经济。不同阶层和价值观的人相处,必然会滋生冲突和尴尬。
可是别忘了,“新一代”的作者们,绝大部分都是那些上进的“上一代人”汗水和泪水的受益者。“新一代”人的父母可以理解且包容,可是“新一代”人很难。我是一个悲观的亲戚关系处理者,我没有办法强迫自己变得热情而健谈,父母也理解,除了必须的家族大聚会,我很少去拜访亲戚,对于中国式亲戚问题含蓄回答,点到为止,转移话题,板凳不会坐太久。
阶层流动带来的矛盾也许只影响一两代人,等阶层固化后、圈子稳定后,“窥探隐私”的中国式亲戚和“重感情”的亲戚或许会越来越少,“新一代”人也能和亲戚交谈甚欢,家族聚会变成一件“让人期待的有趣的事”。
中国式熊孩子
我所认识的大部分孩子还是懂礼貌,含蓄地回答长辈的问题,玩手机也适可而止。但唯独有几个我每次见到都非常头疼的孩子。他们不仅到处捣乱,啃瓜子啃的满地都是,撞到长辈端着的饭菜,不说道歉,还擅自翻他人房间的东西,电脑鼠标上手汗污迹累累,随手拿走一两个你心爱的手办。
我坚信“有其父必有其子”,但当我去了解他们父母的时候,却发现熊孩子的父母往往是彬彬有礼,待人温厚,与他们的孩子截然不同。而对于孩子的顽皮捣蛋、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也很头疼,往往只是漫不经心说两句,帮助孩子收拾残局。
归根到底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例如我说那个擅自去我房间翻电脑的孩子,他父母则是在深圳某大型商场工作,孩子放在五线小县城,由爷爷奶奶抚养。爷爷奶奶恰好属于“窥探他人隐私”的无趣的亲戚,这就容易让孩子自小也染上“农耕时代作风的劣根性”。熊孩子的父母只有节假日才回来,而那几天的言传身教是非常非常有限的,如果父母不注重教育,只是一味买玩具、纵容孩子过错,以弥补不能陪伴的遗憾,那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再例如那对瓜子壳洒满地上、撞到饭菜不说道歉、眼神飘忽的兄弟,他们家境优越,父母也是政府机关工作,接人待物面面俱到。对孩子却放养不管,弄倒饭菜只会让清洁阿姨来打扫。我曾见过这对兄弟哭着责备他们的父亲,说:“说好的带我们去海洋馆,从来说话不算话。”,而他们的富贵父亲也只是安抚几句道:“下次去,爸爸在和人谈事情,忙着呢,来拿钱买玩具去。”
原来我天真的肤浅将自己代入到他们的视角。
试想想,你只有几岁的时候,你的爷爷奶奶“不经意”带走亲戚家的水杯和玩偶,怂恿你去跟有钱的叔叔阿姨要红包,而你一年才见一次的父母,告诉你这种行为不大好,但是没有关系,他们会为你摆平,不反对就是默许嘛。
试想想,你只有几岁的时候,你的父母从不兑现他们的诺言,你的所有需求用钱来满足,即使做错事了,没有关系,他们会为你摆平,反正家里有钱嘛。
我没有资格站在制高点来批判他人,我不是为人父母没有办体会到父母的难处。然而我为孩子们感到悲伤,他们似乎是被“养”着,而不是被“关爱”着、被“教育”着、被“培养”着。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通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伊坂幸太郎
如何维系亲密关系、如何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如何帮助孩子树立完善的人生观,在我看来,这些都是需要父母花上很长一段时间读书、探讨的重要课题。
我这里指的不仅是熊孩子的父母,也包括熊孩子的父母的父母。哪怕熊孩子的父母成功在大城市站稳脚跟,哪怕他们家境优渥,只要他们教育意识缺失,智慧和道德的光芒便不会降临到孩子的身上。哪怕孩子上中学后跟着父母来到大城市,哪怕某天父母退休有时间来培养孩子了,改变孩子的价值观、生活方式需要花上几年甚至大半辈子的时间,人性是非常难被改变的。
事实上,如果一个父母,永远不会自我反思,做出改变,说出那句该有的道歉,说出该有的感谢,他们的孩子永远也学不会。
遇到中国式亲戚,每年寒暄应对一两番,已然足够。而中国式熊孩子,下一代人,更值得被我们关注,被关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