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一碗拉面,一盘饺子,一道平实而普通的菜肴,一道不出名的小吃。当时吃的时候没感觉如何,当离开家乡,尤其是父母过世后,许多年少时的味道逐渐浮现于脑海。 现在食材丰富,但无论如何调配,再也做不出妈妈的味道,不知是味蕾被美味喂刁了,还是没有妈妈的手艺,留在脑子里的味道,成了回忆,也成了遗憾。

1、黄豆芽拌粉条
记得这道菜是在家里过会时吃的。豫北的农村有赶集的习惯,每个村庄每年都有一次集会,集会当天,所有亲戚朋友,沾点亲带点故的,都会到家里来喝酒。以前的人家里都穷,去亲戚家赶会时买不起什么贵重物品,一般就是在集会上串一串儿油条(我们那边叫麻烫,用柳枝串成串儿)。我们村是农历四月初九的会,那个季节没有什么时令蔬菜,因为穷,也不会去买多少菜来招待客人。记得在过会之前,妈妈会提前泡很多黄豆做成豆芽,过会的时候,把黄豆芽煮熟,和煮软的粉条一起加入调料搅拌,要拌一大盆,油条就着黄豆芽拌粉条,记忆中的味道可谓妙不可言。

2、粉渣、豆腐、海带、烩白菜
记忆中这道菜就是过年的时候才吃。老家过年的时候喜欢吃熬菜,其实就是烩菜。妈妈做烩菜的主材料有:粉渣 (也叫皮渣)、油炸豆腐、海带、白菜等。粉渣 是豫北地区的特色菜,把粉条用热水煮软捞出,加入葱、姜、盐、十三香、花椒面等调料搅拌均匀,干粉芡泡水化开,除去上边的清水,加入到粉条中抓匀,上笼屉蒸40分钟,放凉后切成块儿备用。老豆腐切成长条形块儿,放入油锅中炸成金黄色,海带用肉汤煮熟,把肉汤和海带一起保存。熬菜时舀一勺海带,由于肉汤中有猪油,所以炒菜时不用再另外加油,把皮渣、油豆腐、白菜一起放入锅内,加一点点盐就可以了。吃的时候舀一碗烩菜,煮好的肉用黑酱回锅,舀几片带着酱香的肉片在碗上面。妈妈做的烩菜是过年的味道,每想起来,眼前便浮现冒着热气的大锅,流着酱汁的肉片,软软的海带丝,劲道的皮渣,香香的油豆腐,白嫩的翡翠色白菜。

3、煮玉米
每年放暑假回去,豫北地区种得早的玉米刚好可以煮着吃,妈妈知道我爱吃煮玉米,便在菜园子旁边种上一点,我在家期间,妈早上去菜园子,掰些嫩玉米,用大锅煮出来,香香糯糯。每次都催我多吃点,怕我到外地吃不到家乡的这口嫩玉米。简简单单的煮玉米,包含的是妈妈无尽的爱,是一位母亲对远方游子的牵挂,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