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蚱

作者: 鱼羊姑娘 | 来源:发表于2019-08-09 08:01 被阅读7次

    蚂蚱作为一种昆虫应该是再普通不过了,只要有草木的地方必定有它的身影。

    蚂蚱是一种很聪明的昆虫啊,它为了在草木中生存下去,总是穿了各种衣服。你看在那边绿油油的草丛里的蚂蚱必定是一身绿的发亮的衣服,如果你要靠近,而它是一只很有心计的蚂蚱的话,它必定是伏在草叶子上一动不动的。你若靠得再近一点,它还会拿滴溜溜的眼睛屏住呼吸叮嘱你。不知道为什么,那眼睛总是能让我想起牛头梗的眼睛,因为看起来确实像一条小缝儿但又极力睁着。蚂蚱分为好几种,一般是两种比较多见。一种是三角尖尖脑袋的,一种是圆脑袋的。圆脑袋的大概是比尖脑袋的眼睛要大一些,可能是因为脑袋占据的地盘儿比较大吧。当然这两种造型的蚂蚱的颜色也会有区分。一般尖尖脑袋的蚂蚱以绿色居多,其次才是灰褐色。但圆圆脑袋的蚂蚱确实以灰褐色花纹为主色,绿色为辅。世间的分配就是如此神奇。

    但是相比较人来说,蚂蚱还是不够聪明的。每当人们靠近,它总是耐不住性子,两条长长的后退使劲一蹬就蹿起二三十分公分高。如果我们不注意,就会感觉到突然被袭击了一样呢。但人又是怎样的一种动物呢,当感觉到自己被“袭击”了以后就吊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所以一定要追着探个究竟,那么捉蚂蚱又成了一种乐趣。记得小时候最喜欢跟小伙伴们去田野里捉蚂蚱。灰的,绿的,尖头的,圆头的,大长腿的,小细腿的,偶尔还能在捉蚂蚱的时候顺道捉一只满身通绿的螳螂。捉一只两只还可以左手一只,右手一只,但是捉多了总是没地方放,如果放在密封的瓶子总是会把蚂蚱憋死,所以为了既能抓到活蚂蚱又能继续感受乐趣,于是我们摘一棵狗尾巴草,找到蚂蚱背上靠近头的位置有个可以打开的关节,把蚂蚱像珍珠一样穿在狗尾巴草上。不一会儿,长长的一串蚂蚱珍珠就穿成了。看着蚂蚱在狗尾巴草绳上张牙舞爪,心里觉得甚至有成就感。

    小时候的捉蚂蚱大概就是如此,待到长大后,来到城市,生态环境有所变化,所以见到的蚂蚱也就少了很多,我们也渐渐忘记了这种乐趣。最近跟孩子回老家,路过一片林场,停车下来体验新鲜空气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长串的蚂蚱先后跃起。内心深处的那一个想法很快就凸显出来,于是找了一根狗尾巴草,跟孩子一起体验了儿时的乐趣——捉蚂蚱。

    捉完一串蚂蚱以后突然发现林场深处有几间平房,平房的后面是一个个塑料大棚。又是因为好奇就想上前看个明白,谁知道歪打正着正好遇到了养蚂蚱的人。他带我们去看了他养殖的蚂蚱,他边走边介绍自己的蚂蚱,把蚂蚱的生长周期到营养价值再到做法说了一遍。当他打开蚂蚱大鹏的时候,我看见满地的蚂蚱伏在草上,不对,确切地说不是满地的蚂蚱,而是满棚的蚂蚱。地上的豆苗棵上付满了,而大棚的顶上和两侧也都付满了。有密集恐惧症的人大概是看不了这场面的。眼前的这一副场面倒让我想起了电影里的蝗灾的场面。老板一边向我展示着他的蚂蚱作品一边说蚂蚱这种东西不好捉,但是你得找窍门,比如,你晚上捉蚂蚱,那个时候它们正在交配,而刚刚交配完的蚂蚱有籽儿,这时候你捉出来,放进油锅一炸,是口感最好的。我扫了一眼他的蚂蚱大棚,看他的蚂蚱是清一色的圆头褐色品种。我想大概是因为经过油炸以后这种颜色才是看起来最好看吧,所以当食材变成一种商业材料的时候,大概就是被赋予了一定的模式。

    说起吃蚂蚱,我也是近几年才听说的。正是因为了解了这些,所以才会问在那个条件艰苦又闹蝗灾的年代,人们为什么不把蚂蚱捉来吃呢?后来一想,现在之所以吃蚂蚱是因为经过油炸,那个年代既然是艰苦,哪里来的油呢?越是贫穷的年代越无法发掘食物的美,越是富裕才会想去尝尝各种食物。由此想到了蚂蚱变成了一道名菜,也是一个饭店的必点菜,不为别的,只因图个吉利,讨个彩头儿,因为这道炸蚂蚱出现在饭桌上的时候叫飞黄腾达。又有谁不渴望飞黄腾达一下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蚂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wq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