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
提出好问题
引言:一切从提出好问题开始
批判性思维:
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思维;
恰如其分的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积极主动的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吸取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你就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千头万绪,而你获取的知识将会为以后的进一步展开复杂的思考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这种思维是被动的,不需要补绞尽脑汁的去想去冥思苦想。
淘金式思维:一定愿意自己掌握主动权,选择该相信什么忽略什么。而做出决定和取舍,那就一定的态度去读书,即带着问题去读书。这种思维是需要用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进来。作者想要与你细说原委,而你随之准备与之反驳,虽然作者本身不在场。
两种思维的区别:
海绵式思维,强调单纯的知识获取结果,主要任务是找出作者的观点但对其并不进行深入的了解,对书中的论证的全部过程,并不做任何的评价。
淘金式思维: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但要求自己一系列的既定的问题,旨在找出最佳的判断或者是最合理的看法。
淘金者思维存在的一份清单
我有没有问“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他的观点
在我想要别人的说法可能有问题是是否能够记录下来
我对别人说过的话有没有进行客观的评价
在某一特定的主题我有没有在别人合理的说法上形成自己的结论
在淘金式思维g前先应该问问自己这一系列的讨论对自己是否是重要的,要不然浪费掉了时间,却得到的意义并不是很大,所以最好先自己问问自己“管我什么事情”
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弱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的现有的立场和看法
强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的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
亲自动手才会有乐趣,批判性思维首先的依赖于大量的练习,主要是文中的练习题和课后的参考答案。
问对问题才是关键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理由是什么
那些词语意思是不明确的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推理过程中是否有谬误
证据的效力如何
有没有替代原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有什么重要的信息被省略了
能得出那些合理的结论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的互动
批判性思考的人拥有的主要的价值观
自主性。一方面要积极主动的形成自己的结论,另一方面要自己寻找或聆听那些根本不属于自己的观点,注意和我们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人。
好奇心。真正意义上的舰艇和博观。对自己的遇到的一切不断的提问,从别人哪里学到自己的一技之长(他们的洞见和感悟)
谦恭有礼。任何人都会犯下一堆得错误,必须要认识的到这一点才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能够积极主动的与他人合作交流。
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不论怎样,有理有据时下结论时不可犹疑, 但同时也要留有余地,三思而后行,甚至最好扪心自问一下:是否自己的结论是错误的呢?
理智思考和感情用事
接受还是拒绝一个立场,感情上的依恋绝不是最总要的因素,合适的做法便是经过分析推理以后还笃自己能够有较好的感情投入
理智思考和感情用事
牢记一点,我们思考时都有明确的目标。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思考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更理智、更进步的做法是一旦思考,目的就是让我们的思想更有深度,让我们的思想更加精确。一定要记住:接受还是拒绝一个立场,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基础。理智的做法是,只有在经过分析推理的以后还对及其笃信不疑的才可以加大感情投入的力度。
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
最重要的一点是,当你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时候,一定要让别人明白你是好学上进的。主要的策略有:
就尽量阐明你对别人的言论的理解,不妨问问自己:我好像听你说过这个
暂停一段时间,问问别人有没有证据能让他改变他的观点。
提议暂停一段时间,你们可以尽量找到支撑自己的结论的最佳证明
问问别人,为什么他认为你据以形成的结论的那些证据显得不堪一击
尽量弥合分歧。如果你接受对方的最好理由,并将自己的理由结合在一起是不是能够找到双方共同和解的方式。
寻找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或其他一致的同意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找出对话中分歧产生的原点。
好奇心再强,也要变现的体贴关心和不温不火,一旦讨论的语气升温,就要不断的提醒自己,自己是来学习的
确保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都是表现出谦恭的样子,而不是一副全知全能、且目空一切的架势。
营造交流会话的友好氛围
主要考虑我的想法有没有可能是错的
一厢情愿是思考的大忌
奇迹式思维:人们喜欢依赖奇迹作为因果解释来理解这些科学还不能提供的较能够令人接受的解释
第2章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论题就是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抑或是争议。是后面的驱动话题进行下去的关键所在
描述性论题:是指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的问题
典型的关键词代表就是:是不是、是什么、多少、怎么样
规定性论题:是指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
一般的,其关键性代表词有应该,应不应该,问题的答案都显示的是世间万物应该呈现的样子,论题属于伦理道德范畴。
学会提问中的核心内容他到底在说什么(找到结论)
论题存在的方式:
直接告诉你论题什么,例如我要问的问题是、是不是意见正当的事情、应不应该
正文中的开头或者是文章的标题
交流暗示和会话中进行判断
了解一下作者的背景
一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找结论
她想让我相信什么结论
寻找结论中思考的问题:
作者或演说者希望证明是什么?
和我交流的这个人的这个人多的主要观点什么
结论:结论是作者或者是演说者希望你接收的信息。结论是逐步推断出来来的,他们来源于分析推理。结论是一个观点,需要其他的观点来进行支撑。理解结论的本质属性是通往批判性思维和聆听的必要步骤。
关键:你相信一个陈述(结论)是因为它是由其他的看法所支撑的,这就是在推理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找到结论判断基于支撑的这一论断的所有材料,我该不该接受这个结论
找到结论有线索可循
线索一:问问论题是什么。
线索二:寻找指示词。
常见的一些指示词:
因此(consequently)
表明(suggests that)
由此可知(therefore)
由此得出(thus)
因此可以断定(it follows that )
我要说的重点是(the point I’m trying to make is)
显示出(shows that)
证明(proves that)
告诉我们(indicates that)
证明(indicate that)
问的实质是(the truth of the matter is )
线索三:在可能的位置看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线索四: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
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例句、数据、定义、背景资料、证据
线索五: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应该特别注意:对那些作者或者是演说者有关系的组织机构的信息我们应该特别的当心。
线索六:问一问“所以呢”。结论一般都是含蓄的,所以我们要问问一下“所以呢”来得出结论的本身。
轮到自己写的时候应该特备注意,吸取教训
只有自己很清楚自己想要说的什么,但是别人不清楚自己想说的什么。因为读者并不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和背景,对我们的研究过程或者是构思腹稿一无所知。
写作之前先将论题的范围尽量缩小
确定好自己的论题;检查一下有没有一个明确的论题。
引导出读者得出你的结论
结论应该是一目了然的,让人们对你的想要表达的实际意思再也没有一点怀疑。所以在写作前应该有个最为重要的主题,所有的人必须竭尽所能的好好地组织一下自己的思想,然后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
第3章
理由是什么
理由: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即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说明或者是逻辑的依据。
论证的过程就是理由+结论的过程。
学会提问中的核心内容论证和推理:都是指使用一个或者多个想法来支撑另一个想法的。
论证的本身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点:
论证必有其目的性:说服某人相信某件事情。
论证有质量的高低
论证有两个明显的必要构成部分:一个结论及其支撑理由。
他为什么相信这个观点
找到理由的第一步就是采取质疑的态度去接触每个论证,而你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你已经找到这个结论,现在你想知道为什么这个结论是有道理的
找到理由的提示词
推理论证的基本结构是“甲之所以成立是乙”
表示理由的提示词:
由于(as a results of)
因为这个原因(for the reason that)
因为这个事实(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鉴于(in view of )
有以下材料支撑(is supported by)
因为证据是(becasuse of )
研究显示(studies show )
第二,第三(first,second,third)
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成型
证据:是指人们用来为其断言为真的某些事情提供证明的具体信息。持论者往往会诉诸很多不同类型的证据来证明他们的观点。它们包括是事实、研究报告、生活实例、统计数据、专家或者是权威、当事人的一些证词以及类比等等。
结论本身并不是证据,它是一个由证据或者是 其他的看法支撑起来的看法
让理由和结论一目了然
通过自己的组织方式,将理由和结论分开,使其自称一套逻辑系统。
找到一篇文章中的理由并有效组织它们的一些线索:
圈出指示词
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尺理由和结论,或者在理由下面划线,用彩笔给结论做出标记。
在页边给理由和结论编上序号
读完长篇大论以后,在文章结尾处按顺序列出所有的理由。
使用这个关键的问题
薄弱的理由必定会导致薄弱的结论。
先有理由后有结论
理想的做法是,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得以成型和修改。
轮到自己写的时候,可得吸取教训
在做出结论前要探究可能存在的种种理由
找到涵盖你的论题的主要刊物
帮助读者确定你的理由(尽量使用指示词和短语来帮助读者找到理由,向读者发出明确的信号,另外还可以提供一本相关文章或者是演说的提纲或者是内容梗概的蓝本)
第4章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准确辨认关键词或短语的确切含义是决定你是否同意别人观点的必要步骤。
只有理解了关键术语和词组意思(无论是直接的还是含蓄的意思),你才能对一个论证进行评价。
让人捉摸不透的多义词
我们常常误解所读的文章或者听到的言论的意思,因为我们想当然的认为很多次的意思都是显而易见的。
找准关键词
关键词或者是短语,是指的是这些词或者是短语在论题的上下文语境里不止有一个意思可以解释的通;也就是说,在你决定是否同意交流着的论证之前,你觉得有必要请他解释一下那些词或者短语的意思。
在寻找关键术语或者是词组的时候,你应该牢记你找到他们有什么目的。所以,应该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这些词或者是短语。另外,一个词越抽象,人们越有可能对其坐车多重解读。
抽象的词语的定义:当一个词所指代的对象离特定的、具体的实例越来越远,它的意义也就变得越来越远,他的意义也变得越来越抽象。
找到关键词的线索小结
检查论题看有没有关键词
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关键词或短语
留意抽象的词或者短语
通过反串判断别人怎样给特定的词或者是短语下不同的定义
检查有没有歧义
避免和作者心心相印的想法,要养成一个不断提问的习惯,不停的问及自己,“你这是什么意思”
消除术语只有一个意思的想法,应该及时的问问自己,“这些短语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或者是与自己不同的意思”
最好的检验方法是:将这个词带入到不同含义替换到推理论证中还能够解释的通或者看看改变这个词的意思是否会对理由支撑结论的效度产生多大的影响。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就是不能够轻易的相信他的分析推理,直到他将影响推理的过程的那些意思不明确的地方解释清楚才可以。
判定歧义
判定歧义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要记下任意一个词语或者是全部的词语的不同含义。最重要的是,只有出现分析推理的过程中,意思不明确的词才最为关键。
具体的,会影响到我们接受这一结论的意愿有:
论题中的关键词
结论和理由中的关键词和短语
需要查看其他的一些关键词
看看上下文,这才是他的真实含义
语境:是指作者或者演说者的背景。注意这些可能出现的歧义词前后的其他的词语和陈述,这些因素在一起潜在的关键词句的意思提供了关键的线索。
作者常常论证来阐释清楚某个术语在他们心中的含义。
字典中的含义不一定适合文章中的情景
一般这些词存在的含义表现为下列三种方式:同义替换、举例说明或者是兮“标准的定义”。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意替换和举例说明并不一定能够明确告诉你对清楚理解术语起决定作用的那些具体的特征,然而有用的定义则会指明使用规则而且是越清楚越好。
(1)下定义的找到的方式,是通过文章中的上下文术语找到这个词的潜在的含义,或者是找出你对这一讨论主题了解的其他知识里发掘其含义。
(2)还有一种方法是尽量在脑海中想象这个词所代表的具体的含义,如果想不起来,那你可能是找到了一个重要的歧义。
小心那些饱含感情色彩的词语,它会让你的思维短路
人们对选用术和词组的不同感情反应会大大影响到我们对论证的评价。术语和词组既有外延意义又有内涵意义。外延意义是指使用一个词的约定俗成的外在描述性的指标对象。内涵意义是指我们队这些属于或者是词组所附加的情感上的联想意义。那些激发强烈情感反应的术语我们被称为附加感情色彩的术语,他们感动我们的能力大大超越他们本身的描述性含义。
任何一个想利用语言来激发我们情感共鸣的人都会利用这些可能藏在我们心中的感情。他们既可以激发我们正面的感情,也可以激发我们反面的感情。
轮到自己写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因为每个词都附加了他自己的文化、意识形态和个人经历上的意义。
要时刻留意歧义,最好用一下反串的一下。另外可以展开一场对话,把自己的结论和理由分享拿出来和别人分享。想想你心目中的读者或者是听众的特点,可以帮助你决定哪里的歧义需要进一步阐释清楚。
第5章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在所有的论证中,都有一些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特定的想法,但需要从字里行间仔细的推敲出来才能发现它们。这些想法是推理的结构中重要的无形的纽带,是将整个论证联系起来的的粘合剂。它们回答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必须要有什么样的想法才能将理由和结论从逻辑上联系起来?一个论证表面可见的部分常常最有可能穿上华丽的外衣。
假设:没有明说出来的想法称为假设。就是一个看法,通常没有明说出来,而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并用来证明其表面的推理论证。
假设有下列特征:
隐藏或者是没有明说出来的恶(大多数情况下士如此的)
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对判断其结论有较大的影响
可能有一定的欺骗性
到哪去找找假设
寻找理由需要它们才能证明结论的那些假设和寻找理由需要它们才能成立的那些假设。先检查理由,然后检查结论,寻找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价值观假设
是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而价值观是一种较有价值而没有明说出来的观点。它们树立了一定的行为准则,据此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品质高低。
两种价值观冲突时宁可要那个
与辩论的有关的语境和事实问题也会深深影响到我们持有某个价值倾向的判断。因此,价值观假设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典型的价值观冲突
典型的价值观冲突和辩论的具体例证
学会提问中的核心内容对方的背景可以作为价值观假设的一个线索
找到价值观的一个好的起点都是检查一下作者的背景。尽量找出作者或是演说者这样的人通常持有的价值观倾向,越多越好。
注意:并不是因为一个人身为某个团体的一员,就一定会认同这个团体的特定价值取向。
可能发生的结果是价值观假设的重要线索
要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假设,一个中重要的手段就是要注意他用来证实结论的各种理由,然后来判断那些价值取向会导致作者认为这些理由比其他的理由更为可取。
判定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为什么作者用理由的特定后果或者是结果对他而言显得那样是可取的?
记住:在寻找价值观假设的时候,你应该尽量一直说明价值倾向。
如果辩论的人采取相反的立场,他们会关心什么
找出价值冲突的有用技巧就是反串。即可以是这样的:如果所述的辩论中的这些人采取相反的立场,他们会关心什么
最后,应该经常注意的是,不同的意见是不是来源于价值观冲突,这个冲突牵涉到个人有权特定的方式行事,以及这种行事方式对集体的幸福造成的影响。
找出价值观假设的其他线索
调查作者的线索
问一下“为什么作者的立场产生的结果对他而言显得那样的重要”
寻找类似的社会辩论,看看同类的价值观假设
使用反串的方法,采取与作者相反的立场,看看那些价值观对这一想反的立场先得非常重要
找一找常见的价值观冲突,例如个体责任和集体责任之间的冲突
找出没说出来的描述性假设
描述性假设:是对于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者是未来的想法。
一个理由是否能证实结论,或者说是否与结论有关,主要取决于我们是否找到了没有明说的想法,将理由和结论从逻辑上联系起来。同时应该注意这个假设是一个关于事情是怎么样的陈述,不是事情是应该是怎么样的陈述,因此它是一连接假设。描述性假设在有的情况下也可以称为定义性假设,即想当然地认定一个可能有多重意思的术语中的一个意思。
找到描述性假设的一些线索
不断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存在的鸿沟。一定要找到作者或者是演说者心中的可能想淡然的认为可以用来连接器理由和结论的所有的假设。不断的追问:你怎么从这个理由得出结论?问问:如果理由成立,要得出这个结论还需要哪些东西才能够成立?甚至可以提出:假设这些理由都是成立的,有没有可能这个结论仍然是错误的呢?
寻找没有明说出来的支撑其理由的那些想法。给出理由但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而其有没有可能接受主要取决于作者想当然的那些想法有没有可能被接受。
将自己置于作者或者是演说者的位置。假设你是作者的律师要去为作者辩护,这样就容易找出作者的假设,甚至有可能的话,将自己置于得出结论的这个人的位置,发现他的背景。
将自己置于反对的立场。转换角色,站在反对的立场上,问问自己别人不认同自己的理由是什么,是什么样的推理会使得别人不认可你正在评价的这一结论。
认识到有可能存在其他方法来获知理由中得到的好处。一个结论可以有好多的好处,但是如果有多重途径都可以获得同样的好处,那么连接理由和结论的一个重要的假设就是,获得好处的最佳途径就是作者或者是演说所说的那种途径。避免表述不完全成立的理由来当做假设。你只是简单的重述一下这个理由来当做一个假设。
避免浪费时间分析无意义的假设。刻意指出作者或者是演说者假设他们的理由都成立,这是是毫无意义的。另外就是无意义的假设涉及推理的结构。你可能会说作者相信理由和结论之间有逻辑的关系联系的。的确如此,但毫无意义,重要的但是他们是如何产生逻辑联系的。同样的指出一个论证假设我们能理解其逻辑、术语或者是我们拥有适当的背景知识,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
轮到自己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如果没有价值观和描述性想法影响你的论证,你根本就不可能写作。忘记你的假设并不是有效的写作和演说的目标。因为,我们都是人,我们的人生中我们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产生了很多的想法。这些想法影响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作者应该特别注意这些想法在意他们的想法主要在于:(1)这些想法通常时都没有明说出来的或者是假设成立的。(2)作者通常并不提供辩护或者是解释来说明为什么他持有这个观点。
总结起来发现描述性假设的一些线索有以下几点:
不断思考理由和结论之间的鸿沟
寻找支持理由的那些想法
把自己防到对立的反对立场
意识到还没有其他潜在的方法可以获得理由中提到的种种的好处
对论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第6章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现在的问题就是:按照提供的理由来看,这个结论到底在多大的程度上是可以被接受的?所以,必须要注意: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判定结论的可接受程度或者价值的大小。
谬误的常见诡计花招:
提供的推理需要明显错误的或者让人不能接受的假设才能成立,因此使得推理和结论显得毫无关系;
把那些明明和结论无关的信息弄得好像和结论有关,以此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看似为结论找证据,而证据算数的前提则是取决于结论本身已经成立。
不用死记硬背各种谬误的名称也能找到推理中的谬误
只要你问出恰当的问题,就能找到推理的谬误,就算叫不出它们的名字
常见的一些谬误的名称
人身攻击性谬误
人身攻击之所以属于推理谬误,是因为进行了论证的个人品格或者是兴趣如何通常和其作出的论证的质量毫无关系。
划破谬误
我们判定这个理由不能成立,这样的推理方式就是划坡谬误。具体的是指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又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这类连锁事件的发生。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指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的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方案根本不该采用的。如果坐等完美方案的出现,我们常常发现自己固守原地、动弹不得。
偷换概念谬论
指论证中关键词语有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含义之间的转换被认出来,那么论证就讲不通了。
诉诸公众谬误
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来竭力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的假设大部分人都喜欢的一切都有道理的、可以接收到的。
诉诸可以权威谬误
指引用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但该权威对这一轮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诉诸感情谬误
指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者是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感情有害怕、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
稻草人谬误
指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虚假两难谬误
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乱扣帽子谬误
错误的假设因为你为特定的事件或者为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你也就合情合理的解释了这一事件。
光环效应谬误
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美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情而不去细致检查其理由。
转移话题谬误
指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被插进来,将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面转移走,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来帮助赢得一场论战。
循环论证谬误
推理过程依然的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一旦作者有下列的行为之一,你就应该驳回其推理论证
对人不对事
使用滑坡推理方式
表现出寻找完美解决方案的趋势
使用模棱两可的话隐瞒真相
不恰当地诉诸公众意见
诉诸可疑权威
诉诸情感
攻击稻草人
呈现虚假两难情形
通过恶语中伤来解释
将注意力从论证上转移开
通过光环效应来让读者分神
循环论证
介绍另一个话题来转移注意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