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闹钟唤醒的感觉真好。因为想要寻找睡眠的模式,深度、浅度睡眠交替的时间段。于是我选择每天把闹钟调的稍微晚一点,看闹钟叫醒之前能否醒来。惊喜的发现自己竟然可以醒来。一般的起床时间都会比闹钟叫醒的时间稍微早一点醒来。
尝试自然醒来之后不赖床,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发现自己就被彻底唤醒了。在正式开始今天的工作之前,隔出一个早起的高效时间段。时间虽短,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帮助我们养成一系列的小习惯。午睡时间也不设置闹钟,选择自己醒来。下午醒来的时间段,也可以得到一个高效时间段,开启自己的工作。如此一来,清晨多了两个高效率专注的时间段。晚上,我们可以放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因为白天已经完成了工作。惊喜的是,原来喜欢把任务无限推脱的自己的现状开始变化了。遇到任务,我会选择立刻完成,慢慢远离拖延症。遇到任务,想尽办法快速完成任务。但是,中间还有一些需要继续调整的地方。不过我开始喜欢早起的感觉。根据睡眠的模式,给自己筛选出三个比较高效的时间段。这样,效率大大提高。
除此以外,提前规划也十分重要。如果到了高效时间段,才开始寻找、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效率就会大大降低。时间就会浪费在这些中转的事情上。所以提前规划,减少中转时间或过渡时间,把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去给自己一个完整的规划。如此,专注度更高,时间损耗也较低。
因为不愿意去浪费自己早起所带来的高效时间段,就会想着尽可能去提高效率,让起床更有价值,让效率更高。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的状态决定了一天的状态,一周的状态又决定了自己以后的状态,所以只要我们能够规划好我们的早晨,我们就更有可能规划好我们的一天起床时间,就可以更好地规划一天时间。如果我们能够学会规划,养成一个个好习惯。于是,我们的生物钟就会帮助我们完成我们该做的事情。那么,整体效率会有所提高,甚至可以自动化,在某个时间段去做某个事。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考试前会按照考试的时间不断去在规定的时间内内去做自己相应的学科。就是希望形成该时间内学习研究该学科的思维和方式,形成自动化的习惯和方法。
当然,我们喜欢的事情还很多,也许还是会有点感受到不够,日常的琐碎的事情也比较多。在总体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我们能抽空出一些闲暇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我们就达成了目标。我们并不需要每分每秒都按照规划好的时间去做。这样自己会认为任务太多无法完成而十分焦虑,而同时也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去做在做的事情。因为总是被下一个任务催赶着。只要能规划好第二天关键时间段必做事件。至于其他的事情,我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随心所欲或跟随着时间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不用太担心规划时间内未完成的事情。
早起的状态会影响我们的心情,让我们保持一个比较不错的状态。被闹钟唤醒的深度睡眠是被打乱的生物钟,让我们很难起床,而对自然唤醒的浅层睡眠会让我们感觉起床没有那么困难,再加上一点有助于唤醒的活动,我们就可以更加有活力。
当然,如果真的出现了特殊情况,需要调整一下,也不要着急逼迫自己,不要担忧,可以给自己的身体一个缓冲期,在犯困的时候好好休息,不要强迫他起床做什么事情。因为只有得到了充分的睡眠,我们才能管理好时间,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管怎样,充分的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同样重要。只是说,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更多自己掌控的时间来应变突然出发生的事情。但不要逼着自己每分每秒都在工作,充分利用高效率时间段,让自己感受到自己对于时间的掌控和做事的效率。这样,效率就会越来越高,我们就会越来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更加运筹帷幄和泰然自若,泰然自若。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去控制好、处理好面对的事情,所以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面对人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