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此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18716213/c742632025a26d33.jpg)
好了,现在老师们的水缸满了,但不可能人人都去讨口水喝,第一,没那么多水,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胆量,或者说是厚脸皮。第二,全班50多号人,都去讨水喝,只有一只瓢,那也不卫生啊。于是,提水应运而生。
现在肯定有人要开口了,咋不买水啊,矿泉水多了去了,法国依云、百岁山、农夫山泉、娃哈哈,不可计数。饮料品类也多,康师傅绿茶、冰红茶、冰糖雪梨、茉莉清茶,红牛,茶π,王老吉,数不胜数。但我一句话就可以将他们打发,那年头我唯一听说过的饮料就是健力宝,但那也不是升斗小民可以消费得起的。
提水的用具是什么呢?答案是罐头瓶子。以前我就说过,罐头那时候可是好东西,一般作为年下走亲戚送人的高档礼品,再搭一盒糕点,绝配,用四川话来说,就是“巴适得板”!一瓶罐头,打开以后,全家人分着吃,老少皆喜。空罐头瓶子主要用来装东西,如盐巴、辣椒面、胡椒粉、碱面、小苏打等,再就是我们小孩子拿去钓鱼。所以说,罐头瓶子那年头可紧俏得很。于是,该酒瓶子上场了。对了,你没看错,就是那种装白酒的瓶子,汾酒、高粱酒、西凤酒、烧刀子、二锅头、剑南春。其实也没多少人饮白酒,但谁家没个红白喜事,到时候空酒瓶肯定不少,最后都被我们一扫而光。因此上,老瓶装新酒,不,是新水,那可是屡见不鲜。有些瓶子是旧的,哥哥姐姐用过的,传下来的,没有异味;有些瓶子是新的,那么你喝水的时候就会闻到一股浓郁强烈的直冲脑门的白酒味儿。
以前我就说过,邵寨塬人中午饭喝的是米汤。你又没看错,不是汤,也不是粥。汤,邵寨人素来没有喝汤的习惯,更别说什么“四菜一汤”了。晌午饭吃面条,酸汤面,那个汤就可以聊以慰藉;干拌面,那就只能喝面汤了。至于粥,邵寨塬上不讲究这个。小米南瓜粥、莲子八宝粥、皮蛋瘦肉粥、山药排骨粥、蔬菜虾仁粥,这些一贯被看做是病号才吃的好东西。邵寨塬上真正意义的粥只有一种,那就是“腊八粥”。此外还有一种,名号乃是“米饭”,这里的“米”字读作轻声。
米汤呢,其实就是米粒少汤水多的粥。米粒以玉米榛子、小米、大米居多。蒸馒头或者热馒头时大锅都可以用来熬制米汤。为了防止汤水溢出,常见的做法是往锅中滴少许清油,也就是植物油。
于是,上学路上大家就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场景:少男少女们穿着白衬衫,有说有笑地走在阳光里。身边是高高直直的冬瓜木树,一阵微风吹来,树叶哗啦哗啦直响,仿佛也掺和进了少年人的笑谈之中。郭德纲、于谦的对口相声中说“北京城人人出门带一根棍儿”,我们则是人人上学带一个瓶子,瓶子里装着或红或黄或橙的水。
按理说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那这些颜色从何而来?答案是色素。色素乃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大多是从动植物或者微生物中提取而出,这些属于天然色素,常见的如胡萝卜素、叶绿素、花青素等。
那些年母亲蒸花卷馍时会用到一种名叫“姜黄”的东西,蒸出来的花卷馍表面看起来像覆盖了一层鹅黄之色,看着就让人食欲大涨,恨不能大快朵颐。
姜黄,也许就是色素的一种吧,会被我们偷偷倒出一部分来,装在纸张做成的荷包里。然后呢,然后用来向小伙伴炫耀。“嘿!你看,我的水是黄色的,你说稀奇不稀奇?”最后竟然发展成为一门不错的生意。一毛钱卖一份,又没有戥子来称重量,卖家看着给就是了。大约绿色在人们心目中一直以来代表着危险的东西,比如剧毒、农药,所以没有绿色的色素出售。
添加色素是为了好看,针对水的无色,那么添加糖精则是为了好喝,针对水的无味。糖精属于化学制品,易溶于水,甜度大概是蔗糖的300到500倍。那时候各大商店、供销社都有出售,我们见到的是一种边长大概在1毫米的立方体颗粒。瓶子中只放入一两颗,水就会变得很甜,放多了就会很苦——大约是物极必反的缘故,类似月满则亏、否极泰来。
那些年,我们提着放了糖精的各种颜色的水瓶,兴高采烈地走在上学路上。当年的说笑声还存在于风中,清晰可闻;当年的白衬衫渐已远去,飘成了云彩;当年的少年却长大成中年人,只剩下长吁短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