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佳佳老师给我们看了一篇文章,让我们举例说说自己有没有回避型人格。我觉得自己很典型。
我遇到令自己不舒服的言行,总是因为顾及其他各种原因而选择让自己忍气吞声,我非常害怕矛盾,害怕留给他人不好的印象。我把自己的委曲求全理解为自己的不成熟不自信。
比如这次回婆家过年。因为小姑子强势,婆婆吃什么都询问他的意见。小姑子在我后一天也身体不适,但远不及我,因为我几乎是昏迷状态,连喊人倒水的力气都没有。他们说好给我到水,我就昏睡过去,醒来,他们饭吃完了,可我杯子还是空的。可是我连质问的精神也是没有的。冲老公抱怨几句,我都能感觉到隔着空气小姑子的不满。左一句说老公伺候新媳妇,右一句说让姑爷学着点他哥的话刺激我,这些我都忍了。几次不多的会面,我已知道她的秉性。这次过年,我已做好大度包容的准备,绝不计较,不作口舌之争也不往心里去,反正待几天她们就走了。但我没想到我的这种不争,换来的是婆婆对我的漠视,是对小姑子的纵容。下午谈到同学z,我开玩笑对L说:我同学万一真和你成了,以后过来这里过年,不会怪我坑了她吧!我自己掉坑里就算了,不能害我同学~L还没说什么,小姑子立马抢话:x城那地方有什么好,死冷死冷的之类。(这样评价我的家乡,我心里是很不舒服的)我可怜她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不和她计较。x城再不好,也不需要冬天在零下十几度甚是二十几度的室外茅屋上厕所吧!我真该当场这样顶回去的!我就是这样害怕撕破脸不好看又忍了。包括那天洗衣服的事儿,婆家一家人在打麻将,我觉得就是普通街坊邻居,生病状态下,一般人也会问一句:病还没好呢,能洗衣服吗?不用帮我洗,问候一声也是好的。而且中途我累了,间歇时,婆婆还埋怨谁把厨房造成那样?我想是嫌我洗衣服弄湿了地儿吧,当时洗衣服的盆还在地上,里面还有两件衣服。这些我都没介意。直到看到小姑子稍有不适婆婆亲手端熬好的粥,我卧床不起连水都没人倒的差距,我似乎有丝丝不满情绪了。
最后我只能归结自己的选择。认为自己必须承受这一切。抱怨过后,还是觉得要继续强大自己的内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佳佳老师,请问我这是回避型人格吗?要怎么改变才不让自己受屈又能坦然面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