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在中层干部培训班上的一份交流材料,因故未使用,现在此晒晒。)
工作就是一份责任,你是农民,种地是你的责任;你是国家干部,岗位职责就是你的责任。要负责任就要敢于担当,把责任担在肩上。
一、把责任担在肩上
“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作为社会人,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生存。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国家;你不劳动我不劳动,谁来创造财富;你不担当我不担当,那有没好生活。作为一个干部,一个部门负责人,更要敢于担当。台湾星云大师说过:事,无法要求“完美”,但至少要能“完成”,才算尽到己责;人,无法要求“万能”,但至少做到“可能”,就能堪受担当。
在日常工作中,要负起一份责任,必须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并不是办事慢慢吞吞,更不是推诿扯皮。当年周恩来总理常说:责任重于泰山,为官莫忘责任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关于中国领导人的工作状况的提问时表示,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多,国情复杂,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的所思所盼,要不断增强工作能力,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牢记责任重于泰山,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没有紧迫感、没有危机感,就没有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人如此,一个单位也是如此。
要负责任敢担当,必须善于思考,学会“踱步”。这里所说的“踱步”,就是凡事都要作深度思考的意思。要想干好工作,必须善于思考和总结,多出一定的时间“踱方步”,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举一反三,时刻在思考中干工作,分清主次本末、轻重缓急,从谋全局的高度去处理问题,要善于分析思考什么是主要矛盾,哪些又是主要矛盾的主攻方向,这样才能把难事办成,做到纲举目张。当然,方式因人而异,有人喜欢转圈,有人喜欢踱步,我就喜欢凌晨躺在床上思考,把思考的问题系统化,然后马上起来,用笔快速记下,上班后再作整理。最近看到李瑞环同志在全国政协退下来时的告别讲话中提到,“我的若干篇讲话、文章的提纲,几乎都是躺在床上想出来的。”我体会那种状态下脑筋特别灵光,可能是在那种体位状态下大脑供血足的原因吧,再就是杂念少,思路清晰的缘故吧。(举例省略若干字)
对工作负责敢担当,我还有一点体会就是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在实际工作中,要“多汇报,少请示”,或者说多给领导出“选择题”、少出“填空题”。所谓“汇报”,就是在与领导或分管领导讨论之前,对所讨论的问题,应该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了,汇报时给出的是“选择题”。因为,在一线工作应该比领导更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发展变化、更有发言权。而不是事事“请示”,问领导怎么办,让领导做“填空题”。只有这样,中层干部都有这样的工作自觉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也给领导腾出更多的时间谋全局、想大事。
二、把工作抓在手上
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高质量高效率地履行职责,必须把工作始终抓在手上,而不能当甩手掌柜。一方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同时也不能忽视工作中的“小事”。经常听到一些负责人讲,这个事情不归我管,这些小事有下边的同志负责,我才不管呢。实际上,我觉得工作为了什么?工作就是不断充实个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试想一下,如果处处当甩手掌柜,连自己下属的工作自己都做不了,如何让人信服,反过来又能如何提高自己呢。如果你干了多年的某部门负责人,连起码的工作程序、标准要求都不明白,那不就白干了。因此不管干什么工作,一定要把自己岗位的工作牢牢抓在手上,要成为行家里手,这样才称得上尽责担当。
三、把队伍带在身边
这主要是讲团结,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对我们每一个部门负责人,不管你能力有多强,如果你不把队伍带好,调动起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发挥出整体效能,即使你鞠躬尽瘁,也只能是死而后已。要带好一个队伍,必须把搞好团结、凝聚合力视为头等大事。要注意队伍成员由于年龄、性格、阅历、能力上的差异,想问题、办事情的态度和方法不尽一致,工作中难免出现认识不一致,甚至会产生矛盾和摩擦,这都是正常的。关键是在实际工作中,自己要以身作则,坚持既要讲团结,又要讲纪律,及时沟通与交流,及时化解矛盾,维护集体的团结,做到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时互相关心,不搞小圈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求大同存小异,不要斤斤计较,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四、把群众装在心里
一个单位、一个人要想做到不断发展和进取,必须依靠群众。我们工作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群众,这是党的宗旨决定的;我们的工作方法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工作中出现偏差、难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必须问计于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一系列政策方针,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作为一个单位考虑工作时也必须以群众的利益为前提去谋划和部署。(结合实际谈做法,略去若干。)
五、把学习贯穿终生
一个干部要在空闲的时候多读书、多看报。我认为,虽然大家在职级上有高低,但是上下级之间的差别并不在水平的高低,而在于获得信息量的区别。比如主要领导到上级参会,回来传达,他所掌握的信息不单单是早的问题,而无论如何都比没去开会的人要多,理解也会更深刻。我们往往被一些领导、专家他们的视野开阔、知识广博、思考问题之深刻而佩服,不是他们有多么高的学历,而在于他们见多识广、不断的学习、慢慢的积累才达到让人折服的水平的。所以,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获取信息,且要善于分析,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很多,但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习惯于读书看报。形成学习的好习惯,不断充实自己,方能解决“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
《论语•子张》中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大家可能对后半句比较熟悉,知道前半句的可能就不多了。所谓“学而优则仕”,就是如果书读的好就可以做官。我觉得“仕而优则学”这句话的意境更符合我们,因为目前的大家读书已经没有了功利目的,就是鼓励我们多学习,大家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非功利”地读读书,做做学问,体会一下那个过程中的愉悦心情。
鼓励大家读书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自己是个读过书的人。谈读书大家可能都有很多见识和体会。书是了望世界的窗口,书是知识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必须不断读书学习,不断补课充电。书的内容五花八门,不拘一格。但我始终相信,不管看什么书,开卷有益。我体会读书至少有以下三点好处:
一是多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原来常把“加强学习”当作一句口号喊,随着书看多了才真正发现读书的意义。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通过学习实践”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点不错,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就会产生不同的处理方式。同样的工作,有的人能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处理好,有的人就不得要领,乱干一气,结果忙了半天没成效,这就是不学习,思想肤浅、理解能力低的表现。只有多读书,通古今,晓四方,理解能力强,才能正确分析问题,才能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是多读书可以陶冶情操,自信从容。读书可以使人从无知到有知,从有知到深知;读书可以使人更加理性,不为喧嚣繁杂的世事所干扰,不为一时一事的得失而喜忧。通过在笔墨书香中体验共鸣和感动,解脱内心的焦虑、恐惧、寂寞、悲哀,使胸中的积郁释然超脱,达到淡泊宁静、自信从容的心理和谐状态。
三是读书可以文采飞扬,富有灵感。我们不管在那个部门工作,能说会写应该是基本要求。不读书,提起笔无从下手或言之无物,语言空洞乏味。常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走神”。书读多了,驾驭文字的能力强了,想要表达的思想就能流畅地表达出来。我有深刻的体会:当写一篇文章时,如果非常有感觉一气呵成的文字,别人读起来也非常流畅。如果是没有感觉东拼西凑硬挤出来的文字,别人读起来也会感觉很不顺畅。所以,判断一篇文章好坏的标准就是能不能让人读下去。多读书,还能使人在写作时,多运用一些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人觉得富有文采和美感,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总之,我体会如何履行好岗位职责,做好自己的工作,基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啥叫有本事?就是负责任,敢担当。二是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勤于实践。有了这两点就会殚精竭虑,夙夜在公,就会在勤奋不辍的工作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春华秋实的事业成就填写自己合格的人生答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