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是山,感性是水。山迢迢,水悠悠。
理性诗人是山,巍巍峨,横看成岭侧成峰;感性诗人是水,悠悠然,一江春水向东流。孰优孰劣?不可断定。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情,以致呈现于不同的语言风格而已。
每个人身上都兼具二者,完全感性的人是没有的,林黛玉那么有个性,那么忘我,在吃了晴雯的闭门羹之后,也会思虑,这里是舅舅家,不可太任性而为;薛宝钗那么理性,那么周全,因为微胖被贾宝玉讥讽为像贵妃之时,也立即张口反击,伶牙俐齿之程度绝不亚于黛玉。
所以说,感性和理性就是一棵树上的双生花,并蒂而生,齐放方为美。然而因为每个人的气质不一样,总会有所倾向。
比如说李煜,贵为国君,他对人生的感受确是“扎进去就不回头了”。当他富贵着的时候,爱着的时候,和情人在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他笔下的那个少女,依偎在他的怀中,身体颤颤的,有着娇弱的姿态,任她爱怜。画面感太强了,当李煜在笔下重温这一时刻的时候,她的情感也定格在此时。
当他成为亡国之君,“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的诗字字句句皆为血泪,因为情感之真,让他的每一句倾吐出来,都好像是悲剧者的眼泪。
作为感性的诗人,李煜把情感释放到了极致。所以尽管他是个薄命的君王,是个不称职的君王,后代的读者依然爱着他,尊他为诗歌王国里的君王。
李白也是感性的,他的情感总是那么浩荡,像是黄河之水天上来,九曲回环,涤荡着读者的心灵。以《行路难》为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此时的李白真的很开心,有美酒佳肴,人生之乐也!可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他的情感骤然大落下来,就像在酒场上,上一刻还是意气风发,下一刻就低眉垂泪。何以至此啊?“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原来是前行的路被堵塞了,正当大家安慰李白的时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自己又乘风破浪,挂着云帆畅游沧海了。这起起落落,让读者跟着他喜,跟着他悲,跟着他上天入地,跟着他云游四方。李白的魅力,也在于他的感性啊!
我喜欢感性诗人,因为他们有着赤子之心,有着真挚情怀。就好像是清晨的第一滴露珠,晶莹剔透,不掺杂任何尘埃。
就我自己的文章而言,也是感性气质多一点。以至于读到我文章的作者,有时会评论,春风真是一个感性的人。
然而,不管是那些写作天才,还是我们普通作者,写文章仅仅具有感性气质是不够的,必须有理性融入。如果说感性代表的是一种情感,那么理性代表的是一种智慧,最美的文字,二者总是交融的。
在诗人中,有一些人的理性气质非常突出,比如说晏殊,苏东坡……叶嘉莹先生的这段话,对理性诗人的气质说的很清楚:
每个人用情的态度是不同的,每个人感情的本质是不同的。我所说的理性的诗人,不是那种一地鸡毛蒜皮斤斤计较的那种理性。而是说对于自己的感情有一种节制,有一种反省,有一种掌握,有这种修养的能力,这是理姓的诗人。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