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而言,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踏进大学的门槛。
学习好也有弊端,早早读了中专,在别人读大学的年纪,已经开始领略人生的苦乐,见证社会百态。
尤其是一提文凭,人家重视原始本科的时候,就觉得底气不足,遗憾更深。
昨天参加文理学院的课题论证会,探讨核心素养下的古文教学,说起大学的理论修养,古文的文体学分类,顿觉底气不足。就像写文章,我常常写些大白话,鲜有高深的理论,叙事描写居多,很少发表拙见,几乎不议论。张老师讲过他大学的读书经历,钻研冷门,古文和历史学造诣,成为他教学长足进步的法宝,年轻时学的东西,记忆深刻。而我,十八岁就去教小学了,尽管后来一路自学汉语言文学,从专科考到本科,也算苦读了几年书,但比起在大学教授将讲解和指导下的积淀,就像正版和山寨一样,差异还是很大的。
能够去大学读书学习,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所以我常常想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喜欢学习,不热爱读书。有时候在大学校园短期培训,走在古老沧桑的大树下,无端觉得,那树,也是经历了文化熏染的有学问的树。行走在现代化的大学校园里,仅凭其大,就足以让人觉得知识浩瀚。
高考即将来临,中考也为时不远。几个家有考生的妈妈们,交流时不经意间流露苦闷,各种小心翼翼,混合着焦灼不安,就像时下的高温天气,炙烤着爱莫能助的慈母心。我在她们的言谈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先生一直跟我讲,不要对孩子太高的期望值,否则,会被落差打翻在地。我也觉得,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孩子亦如是,作为母亲,我需要让她明白,学习的读书的意义。
那年去厦门,自然少不了去厦大。尽管在校园里,她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有些郁郁不乐,但回来后,一直念叨,还想去厦门,喜欢那个城市,最好能去厦门读大学。海边的大学,我也很喜欢,如果能去厦大读书,嗅着海风特有的腥咸,听着潮声的起起落落,多么美好而诗意。
小妹在广州定居,读完中大,她在那里找了工作,大城市里漂惯了,不再能忍受小城镇的落伍和促狭,她不可能再回到母亲身边工作。她考上大学那年,我去送她。中山大学的校区都好几个,妹妹在东校区,一幢幢教学楼相去甚远,学生坐着电瓶车或骑自行车去上课,那时还没有共享单车,整个校园,呈现出一种说不出的夹杂着混凝土棱角的肃穆生硬。我还是喜欢古色古香的中大,站在题写着“国立中山大学”的牌坊下,仿佛穿越百年,触摸到历史的纹路。
女儿又说自己将来想去读中大,和小姨在一起。其实,可供选择的大学很多,但读哪所大学,去哪个城市读大学,很多时候,并不尽如人意,多半取决于实际努力而不是口头承诺。像我,连进大学的权利都被剥夺了。有时候想想,时代和贫穷真是可怕的东西,居然能够践踏梦想。现在记性每况愈下,不可能再想宿管阿姨那样勤奋背单词和孩子一起考研了。
不过,倘若退休了,还可以去读老年大学,想想也不错,虽然没什么含金量,但终究还是可以圆梦的。
田玲写于2019年6月3日星期一
O��w�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