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缘起与空性

缘起与空性

作者: 幻然如梦 | 来源:发表于2019-05-14 14:44 被阅读0次
缘起与空性

龙树菩萨的《中观根本论》说:

凡依因缘而起者,

将彼解释为空性;

彼是依而安立者,

彼性即是中观道。

缘起与空性

宗喀巴大师也说:空性与缘起的不相违是中观见的核心与道的关键。“缘起”是指事物依仗因缘而生,正确地了解缘起,可以破除事物于自身中存在的概念,因为它们必须依仗其他事物。在此同时,它也破除“断边”,因为它显示事物的确生起,它们确实存在,而且影响彼此。因此,宗喀巴大师建议,假如认为自己或许已经找到甚深的空性见,你应该检视自己是否遮破过度。你所发现的这个“空性”,是否能与仗缘而起之事物的“唯有”一致,假如不能,那你肯定是错乱了。

缘起与空性

宗喀巴大师指出,对中观的诠释如果无法支持缘起,将会破坏整个佛教修行的概念。

缘起与空性

从“基”、“道”、“果”的观点来讨论佛法,是解释这点的一个方法。“基”是指所有存在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被包含在世俗谛与胜义谛其中之一谛。胜利谛是空性;世俗谛是包含有情众生在内的所有其他事物。大乘的“道”牵涉两种修行:(一),透过人对人与人际关系(世俗谛)的态度,而累积善德或福德的修行;(二)积聚智慧、真实智(胜利谛)定解的修行。这条修行之“道”以圆满成佛之“果”为最终。果也有两个面向:(一)化身(佛陀身相之体现);(二)法身(佛陀真谛之体现)。前者是源自积聚福德的印记或“果”,后者则来自积聚智慧的印记。

缘起与空性

重点是:一个人若无悲行与无二智(道),就无法成佛(果);若未兼具世俗与胜利二谛(基),就无法拥有悲行与无二智之(道)。假如只有空性,而没有世俗谛,就不会有众生,就不会有要去解除的痛苦,因而就不会有悲行,进而不会有佛果。因此,对整个佛法而言,保持二谛无违(空性与缘起不相违)是重要的。

缘起与空性

在寻求理解空性时,重要的是切莫毁坏我们对缘起的信心。宗喀巴大师教导,缘起本身是我们用来显示事物“自性空”的最佳正理。

以上内容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之空性教导

缘起与空性

相关文章

  • 缘起与空性

    龙树菩萨的《中观根本论》说: 凡依因缘而起者, 将彼解释为空性; 彼是依而安立者, 彼性即是中观道。 宗喀巴大师也...

  • Reading Notes(爱·种子)

    (1) 缘起性空!所谓空性,并非是“无”,而是“妙有”,意即“无限可能性”(Michael Roach) 空性意味...

  • 唯识学笔记:圆融 与 次第,空性 与 缘起

    ?唯识法脉 ?圆融 与 次第 汉传佛教: 总持圆融 藏传佛教: 道次第明晰 学习唯识学能够看清楚次第,藕益...

  • 笔记

    性空缘起,南老说反过来就是缘起性空,为什么不是性起缘空或缘空性起呢?

  • 和谐之光(光明心)

    和谐之光(光明心) 契入空性,融入空性,与空性共振,与空性共舞 契入明性,融入明性,与明性共振,与明性共舞 契入空...

  • 心想生老师高阶第四期第12节跟随指引

    1、元音老人:见相即见性,见性即见相。 相就是色,性就是空,所以,见色即见空。 空就是性,空性,空性。缘起性空,缘...

  • 心想生老师高阶第四期第12节跟随指引

    1、元音老人:见相即见性,见性即见相。 相就是色,性就是空,所以,见色即见空。 空就是性,空性,空性。缘起性空,缘...

  • 无有生无有灭

    缘起=无生性=空性=无自性性=不存在性 “概念与指示对象的对应是人类认知的基本结构,凡起思虑言诠必指向自性——孤立...

  • 《心经》中的空,以及《金刚经》中的诸相非相,是同一种空吗?

    本期问题: 空性与空相的关系是怎么样的?都是表示什么法呢? 正文 我们要明白空性与空相的关系,首先要清楚空性与空相...

  • 2021-12-10

    2021.12.10 五种思维:因果,业力,缘起、空性、如来 因果:因果规律 业力:善业恶业在起作用!以前种的种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缘起与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pjaqtx.html